《南歌子》

时间: 2025-01-11 06:05:33

采绿随双桨,看山藉一筇。

关南桃树几番红。

昨夜诗情频在、雨声中。

花径无云隔,苔垣只梦通。

旧欢一饷可过从。

试觅鸳鸯新杏、简春风。

意思解释

南歌子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原文展示:

采绿随双桨,看山藉一筇。
关南桃树几番红。
昨夜诗情频在雨声中。
花径无云隔,苔垣只梦通。
旧欢一饷可过从。
试觅鸳鸯新杏简春风。

白话文翻译:

在碧绿的水面上,双桨轻轻划动,山影如同一根竹竿一般依偎着。关南的桃树已经开了几次红花。昨夜,我在雨声中频频思念诗情。花间小路没有云彩的遮挡,苔藓的院子只有梦中能联系。旧时的欢愉能够暂时重温。试着寻找鸳鸯和新开的杏花,迎接春风的到来。

注释:

  • 采绿:指划船时水面上绿色的景象。
  • 双桨:指两只桨,表示划船。
  • 藉一筇:形容山影如同竹竿般倚靠。
  • 关南:指关南地区,桃树生长的地方。
  • 诗情:指诗的情感与灵感。
  • 无云隔:指晴朗的天气,没有云彩遮挡。
  • 苔垣:苔藓覆盖的院子。
  • 一饷:一段时间的意思。
  • 鸳鸯:象征美好的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达祖,字子真,号梦得,南宋时期的文学家、词人。他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南歌子》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文人多以诗词抒发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南歌子》是一首极具春意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诗人的情感。开篇“采绿随双桨”,以划船的景象引入,既表现出自然的景致,又暗示了作者的游历和心境。接着“看山藉一筇”,以山的形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依靠和宁静。

词中通过“昨夜诗情频在雨声中”,巧妙地将自然与情感融合,雨声成为诗情的催化剂,增添了情感深度。无云的花径与苔垣的梦境,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旧时欢乐的怀念与对新生活的渴望。

整首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爱情的期盼。通过具体的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采绿随双桨:描绘水面绿色,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
  2. 看山藉一筇:山的影子如竹竿般倚靠,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3. 关南桃树几番红:桃树的几次开花,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美好回忆。
  4. 昨夜诗情频在雨声中:雨声唤起诗人的创作灵感,表达内心情感。
  5. 花径无云隔:晴朗的天气,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6. 苔垣只梦通:苔藓的院子是梦境的象征,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7. 旧欢一饷可过从:旧时的欢愉可以暂时重温,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8. 试觅鸳鸯新杏简春风:寻找爱情与春天的结合,表达对新生活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竹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自然的美。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词中对仗工整,使得语句更加规范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绿水:象征生机与希望。
  • 桃树:代表美好与繁荣。
  • 雨声:象征思念与灵感。
  • 花径:代表通往理想生活的小路。
  • 苔垣:象征过去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双桨”指的是什么? A. 船上的桨
    B. 双手
    C. 两只鸟

  2. 诗人从雨声中获得了什么? A. 灵感
    B. 悲伤
    C. 愤怒

  3. “试觅鸳鸯”中“鸳鸯”象征什么意思? A. 友情
    B. 美好爱情
    C. 家庭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史达祖的《南歌子》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对爱情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