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石山
作者: 潘绪 〔明代〕
草树生香绝路尘,
行歌樵采不逢人。
白头自得烟霞趣,
功业无心学买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白石山中的隐居生活。草木生香,不见尘世的喧嚣,行走间唱歌、砍柴,却没有人相伴。虽然年已白头,但我乐于享受这烟霞的乐趣,对功名利禄毫无兴趣,不愿学习那些像买臣一样追逐权势的人。
注释
- 草树生香:草木散发的香气,表达自然的美好。
- 绝路尘:偏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繁杂,指与世隔绝的境地。
- 行歌樵采:行走中唱歌、砍柴,体现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 白头自得:年纪已大,但仍然乐意享受自然的美好。
- 烟霞趣:对烟云与霞光的乐趣,象征着对自然的热爱。
- 功业无心:对功名事业没有追求,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学买臣:指不愿学习那些追逐权势的人的行为,表达对功名的鄙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绪,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在诗歌上承继了传统的山水田园诗风格。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反映出对世俗名利的漠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精神困境之时,诗人选择逃避现实,追寻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出一种隐逸情怀。
诗歌鉴赏
《白石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首句“草树生香绝路尘”描绘出了一幅幽静的山林图景,充满了生机,草木的芳香与世俗的尘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诗人远离喧嚣的选择。接下来“行歌樵采不逢人”,则展现了诗人在山中独自生活的情景,既有劳动的身影,又有歌声的回响,折射出自由与快乐的生活态度。
“白头自得烟霞趣”,诗人在白头之年,依然享受自然带来的乐趣,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功业无心学买臣”,则是对世俗功名的否定,反映出诗人对权势与名利的鄙弃,强调内心对自然与自我价值的追求。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体现了明代文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树生香绝路尘:描绘了白石山的自然环境,草木生长,芳香四溢,意味着远离尘世的喧嚣。
- 行歌樵采不逢人:诗人在山中砍柴、唱歌,虽然独自一人却感到自在,表达了隐居的乐趣。
- 白头自得烟霞趣:年纪虽大,仍能享受自然的美妙,体现出诗人乐观的心态。
- 功业无心学买臣:对功名利禄没有追求,表达出对权势的藐视与自我价值的坚持。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律感。
- 比喻:如“烟霞趣”,比喻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陶醉。
- 象征:白石山象征着一种隐逸生活与精神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名利的超然,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其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树: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 烟霞:象征美好、恬淡的生活状态。
- 白头:象征年长与智慧,却不失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绝路尘”指的是什么?
- A. 远离尘世的喧嚣
- B. 走在尘土路上
- C. 被困的道路
-
“功业无心学买臣”中“买臣”指的是什么?
- A. 追求权势的人
- B. 当官的
- C. 学者
-
诗人对待功名的态度是?
- A. 渴望追求
- B. 不屑一顾
- C. 随意而为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好。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对比
王维《鹿柴》: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二者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王维更多地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潘绪则更侧重于自然的享受。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