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寄李都运有之》

时间: 2025-02-04 15:36:10

人情冷暖共高低。

疏慵非所宜。

老夫碌碌本无机。

閒教造物疑。

形木槁,鬓丝垂。

山林先有期。

故人只道挂冠迟。

此心应不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情冷暖共高低。疏慵非所宜。
老夫碌碌本无机。闲教造物疑。
形木槁,鬓丝垂。山林先有期。
故人只道挂冠迟。此心应不知。

白话文翻译:

人情的冷暖高低各不相同,懒散和疏忽不是我所期望的。
我这个老头子一生忙碌,似乎没有什么机缘。
如今形体如同枯木,白发如丝垂落。
山林之间的约定早已存在。
老朋友只说我挂冠(辞职)太晚,
而我内心深处又怎能让他知晓呢?

注释:

  • 人情: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态度。
  • 高低:指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感情的差异。
  • 疏慵:疏远和懒惰,不是应有的状态。
  • 碌碌:形容忙碌而无所成就。
  • 闲教:让人觉得无所事事。
  • 造物:指上天或自然的造化。
  • 形木槁:形容身体虚弱如同枯木。
  • 鬓丝垂:形容头发变白、衰老。
  • 挂冠:古代辞职的说法。
  • 此心应不知:我内心的真实感受不会让别人知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胥鼎,金朝时期的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为主。其诗风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阮郎归》写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人情冷暖的思考。诗中表现出老年人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此诗以“人情冷暖”开篇,直接点明主题,揭示了诗人对世态人情的深刻观察与感慨。开头的“冷暖共高低”展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多变,接着“疏慵非所宜”则表现出诗人对懒散状态的不满,表明他依然希望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接下来的“老夫碌碌本无机”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自我否定,似乎在表达对自身成就的失落感。

“形木槁,鬓丝垂”以形象的比喻表现了诗人身体的衰老和无力,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最后几句“故人只道挂冠迟,此心应不知”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虽然朋友认为他辞职太晚,但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却无人知晓,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老年人的思考与感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情冷暖共高低: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变化和差异,揭示社会关系的复杂。
  2. 疏慵非所宜:诗人不满于懒散的生活方式,渴望积极向上。
  3. 老夫碌碌本无机:自我反思,感叹一生的忙碌却没有什么成就。
  4. 闲教造物疑:闲暇时让人对自然和造物产生疑惑,表现了心中的迷茫。
  5. 形木槁,鬓丝垂:用比喻描绘衰老的身体,感慨时光流逝。
  6. 山林先有期:暗示人与自然的约定,表现一种超越时空的关系。
  7. 故人只道挂冠迟:朋友的看法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之间的矛盾。
  8. 此心应不知: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无人知晓,流露出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形木槁”比喻衰老,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较为对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冷暖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老年人的孤独与无奈,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冷暖:象征人情的变化与世态。
  • 木槁:象征衰老和无力。
  • 鬓丝: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文化内涵:诗中意象蕴含着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表现出对时间和人情的深刻理解,充满了悲凉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人情冷暖共高低”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的感情
    • B. 人际关系的复杂
    • C. 自然现象
    • D. 社会制度
  2. “形木槁,鬓丝垂”中“木槁”是指什么?

    • A. 植物的生长
    • B. 诗人的忙碌
    • C. 身体的衰老
    • D. 心灵的空虚
  3. 诗人对老年生活的态度是?

    • A. 满足
    • B. 失落
    • C. 欢乐
    • D. 忧伤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但更显豪放与奔放。
  • 杜甫《登高》:同样体现了对时光的感伤,但更侧重于社会责任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金代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