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周县尉满秩归
作者: 姚勉 〔宋代〕
采棒年来可怕人,
先生一念只慈仁。
吏奸却立晴冰晓,
民瘼皆甦化日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周县尉的送别之情。近年来,贪官污吏让人感到恐惧,而您作为县尉,心中只有慈悲与仁爱。那些奸诈的官吏在阳光明媚的早晨也无法再横行,而百姓的苦难也将在春天的阳光中得到恢复和治愈。
注释
- 采棒:指的是采集竹子或木棍的工具,象征着权力和治理。
- 可怕人:指那些贪婪的官吏,令人恐惧。
- 先生:对周县尉的尊称,表示尊敬。
- 一念:一念之中,表示一个念头或想法。
- 吏奸:指贪官污吏,奸诈之人。
- 晴冰晓:比喻清明的时光,象征着正义的到来。
- 民瘼:指民众的痛苦和疾苦。
- 甦化:复苏、恢复,意味着恢复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的关心和对治理的思考。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常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周县尉满秩归之际,表达了对其为政风范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的期待与对民生的关切。
诗歌鉴赏
《送周县尉满秩归》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诗作,姚勉通过对周县尉的送别,展现了对正义和仁爱的赞美。在诗的开头,诗人以“采棒年来可怕人”引入,直接指出当时社会上贪污腐败的现象,表现出对不法之人的愤慨和对清官的期待。接着,诗中提到周县尉“只慈仁”,强调了他作为一个官员应有的仁爱之心,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周县尉的优秀品质,也反映了民众对良好治理的渴望。
后两句“吏奸却立晴冰晓,民瘼皆甦化日春”则展现了诗人的理想与希望。在清明的日子里,邪恶的官吏将无法再立足,而人民的疾苦也将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得到治愈。这种象征性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未来的美好展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当下现状的批判,又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采棒年来可怕人:近年来,贪官污吏的猖獗让人感到恐惧。
- 先生一念只慈仁:您作为县尉,心中只怀有慈悲与仁爱。
- 吏奸却立晴冰晓:在明朗的日子里,奸诈的官吏将不再存在。
- 民瘼皆甦化日春:老百姓的痛苦在春天的阳光下得到恢复。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贪官污吏与正直官员的对比,强化了主题。
- 比喻:把官吏的恶行比作阴霾天气,而仁爱的治理比作春日阳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仁爱治理的推崇,以及对贪污腐败的批判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 “采棒”:象征权力和治理,表现出对官员使命的期望。
- “晴冰晓”:象征正义和清明的社会环境,预示着邪恶的消逝。
- “日春”:象征希望和新生,表现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先生”指的是谁?
- A. 贪官
- B. 周县尉
- C. 诗人
-
“民瘼皆甦化日春”中,“甦化”是什么意思?
- A. 复苏、恢复
- B. 死亡
- C. 变坏
-
本诗表现了对什么的期待?
- A. 贪官的兴起
- B. 清明的治理
- C. 战争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明》 - 杜牧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清明》中描述的清明时节与本诗的春天意象相似,均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反思。
- 《春望》则更直接展现了对国破家亡的忧虑,与《送周县尉满秩归》的期望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