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苗仙露》

时间: 2025-04-27 13:11:17

君卿甘寂寞,长日闭门居。

不入宰官室,谁知处士庐。

案头君子甓,床上古人书。

咫尺衡相望,何缘踪迹疏。

意思解释

赠苗仙露

原文展示:

君卿甘寂寞,长日闭门居。
不入宰官室,谁知处士庐。
案头君子甓,床上古人书。
咫尺衡相望,何缘踪迹疏。


白话文翻译:

你甘愿过着寂寞的生活,整日闭门不出。
不曾走入官府之中,谁能知道你的隐居之所。
案头上摆放着君子的砚台,床上堆放着古人的书籍。
虽在咫尺之内却遥不可及,为什么双方的交往如此疏远?


注释:

  • 君卿:指对朋友的称呼,带有亲切感。
  • :甘愿,心甘情愿。
  • 寂寞:孤独、冷清。
  • 宰官室:指官府的地方,象征权力中心。
  • 处士庐:隐士的居所,代表一种清高的生活态度。
  • 君子甓:指君子用的砚台,象征学问与修养。
  • 古人书:指古代的书籍,象征知识与文化。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指天平,象征公平与公正。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君子”与“古人书”均源自儒家文化,强调学者的修养与道德。
  • “宰官室”与“处士庐”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批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熙绩,清代诗人,生平较少文献记载。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士人隐逸风气盛行之际。诗人以此表达对友人的敬仰,及对隐逸生活的认同。


诗歌鉴赏:

《赠苗仙露》是一首充满隐逸情怀的诗作。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友人隐居生活的赞美与理解。开篇两句“君卿甘寂寞,长日闭门居”直接点出了隐士的心境,既有对孤独生活的接受,也隐含着对世俗繁华的拒绝。诗人通过对“宰官室”的提及,不仅传达了对官场的疏离感,更突出了隐士生活的清高与洒脱。

接下来的“案头君子甓,床上古人书”,则展现了隐士日常生活的宁静与知识的积累,表明了诗人对文化的重视与追求。最后两句“咫尺衡相望,何缘踪迹疏”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虽说彼此近在咫尺,但却因生活选择而产生了距离。这种对比让人感到无奈与惆怅,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深邃的哲思,既是一种对朋友的关心,也是一种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展现了清代士人的风骨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卿甘寂寞: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理解与赞美。
  • 长日闭门居:反映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强调了孤独。
  • 不入宰官室:强调选择不与权力为伍,表明一种高洁的品格。
  • 谁知处士庐:感叹隐士生活的无人知晓,增添了几分凄凉。
  • 案头君子甓:象征着学问与修养,诗人自我修炼的体现。
  • 床上古人书:展示了对知识的渴求与尊重。
  • 咫尺衡相望:虽然彼此近在咫尺,内心却有距离。
  • 何缘踪迹疏:感慨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增添了诗的哲理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君卿甘寂寞,长日闭门居”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宰官室”与“处士庐”形成鲜明对比,传达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社会与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知识与修养的重视。


意象分析:

  • “君卿”:代表理想的朋友或志同道合之人。
  • “宰官室”:象征权力与世俗。
  • “处士庐”:隐士的象征,体现追求自由与内心的宁静。
  • “君子甓”:象征学问与品德。
  • “古人书”: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宰官室”象征什么?
    A. 隐士生活
    B. 权力中心
    C. 学问殿堂
    D. 朋友相聚

  2. 诗中“咫尺衡相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亲密无间
    B. 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C. 时间的流逝
    D. 知识的积累

  3. 何熙绩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何熙绩的《赠苗仙露》在表达隐逸生活的情感上更为细腻,陶渊明则更多强调自然与自我反省的融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