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宜阳兄弟》

时间: 2025-01-10 22:59:00

六年雁序恨分离,诏下今朝遇已知。

上国皇风初喜日,

御阶恩渥属身时。

内庭再考称文异,圣主宣名奖艺奇。

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得两重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宜阳兄弟
作者: 易重 〔唐代〕

六年雁序恨分离,
诏下今朝遇已知。
上国皇风初喜日,
御阶恩渥属身时。
内庭再考称文异,
圣主宣名奖艺奇。
故里仙才若相问,
一春攀得两重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六年离别的感慨,感到分离的痛苦。今天接到诏书,终于遇到了久违的知己。国家的皇风初次喜悦,我在皇宫中受到了恩宠。内庭再次考核,文才的表现各有不同,圣主宣扬我的名字,奖赏我的奇特才能。如果故乡的仙才向我询问,我在这一春天里已攀上了两重的枝头。


注释

  1. 六年雁序:指代六年间的离别,雁序即大雁的迁徙,象征着离别与相聚。
  2. 诏下:指皇帝的诏书,表示受到重用或恩宠。
  3. 上国:指中原地区,古代称帝王所居之地。
  4. 皇风:皇帝的德风,指国家的政治清明。
  5. 内庭:指内廷,皇宫的内部。
  6. 称文异:指在内庭的文才考试中表现不同。
  7. 圣主:指当朝的皇帝。
  8. 故里仙才:指故乡的贤才。
  9. 一春攀得两重枝:比喻在春天的时节,取得了双重的成功或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易重是唐代的诗人,其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与对国家的思考,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离别六年后,作者因受到皇帝的赏识而感慨,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及对自己才华被重视的欣喜。


诗歌鉴赏

《寄宜阳兄弟》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作,通过对离别与重聚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身成就的自豪。诗中“六年雁序恨分离”的开头,便引人入胜,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深厚。接下来的“诏下今朝遇已知”,更是将作者由悲转喜的情感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他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等待后,终于迎来了重聚的时刻。

诗中提到的“上国皇风初喜日”,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在政治上的成就。通过“内庭再考称文异”,可以看出作者在诗歌创作上的自信与努力,获得了圣主的认可,表明他在文才上的独特之处。

最后一句“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得两重枝”,以春天的意象,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同时暗示了他在事业上双重的成功,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展现了作者的豪情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年雁序恨分离:通过“雁序”引入,表现对离别的深切思念。
  2. 诏下今朝遇已知:表明因受到皇帝的召见,重逢的喜悦。
  3. 上国皇风初喜日:描述国家政治清明,带来新的希望。
  4. 御阶恩渥属身时:表达自己在皇宫受到的厚待。
  5. 内庭再考称文异:说明文才的考核,传达出作者的自信。
  6. 圣主宣名奖艺奇:表明作者的才华受到皇帝的认可和嘉奖。
  7. 故里仙才若相问:提及故乡的朋友,表现对过往的怀念。
  8. 一春攀得两重枝:象征着在春天获得的双重成就,暗示成功。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六年雁序”和“一春攀得两重枝”均展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对比,表现了深厚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友谊的珍视、对个人成就的自豪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展开,情感基调积极向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离别与相聚。
  2.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3. 皇风:代表国家的政治清明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六年雁序”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思念
    • C. 愤怒
  2. “内庭再考称文异”中“文异”意指什么?

    • A. 文才的差异
    • B. 文学的成就
    • C. 文人的风采
  3.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围绕哪方面?

    • A. 对友谊的珍视
    • B. 对爱情的追求
    • C.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遭遇的感慨。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通过对历史的回望,表达对友谊与过往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易重的《寄宜阳兄弟》和杜甫的《春望》都涉及到对国家的关心与个人情感的继承,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成就和友谊的珍视,而后者则表现了对国家沧桑的深切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唐代的经典诗作,值得阅读与借鉴。
  2. 《古诗鉴赏辞典》: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提供了深入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