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浦春游》

时间: 2025-04-27 17:56:20

东风吹度洛川滨,辘辘香车碾软尘。

树色含烟山泼翠,波光如镜草铺茵。

漫疑渔父来秦境,拟效陈思赋《洛神》。

指点扁舟来一叶,三篙暖涨碧粼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浦春游
作者: 缪宝娟 〔清代〕

东风吹度洛川滨,
辘辘香车碾软尘。
树色含烟山泼翠,
波光如镜草铺茵。
漫疑渔父来秦境,
拟效陈思赋洛神。
指点扁舟来一叶,
三篙暖涨碧粼粼。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东风吹拂着洛川的岸边,香车辘辘驶过,碾压着柔软的尘土。树木的色彩如烟雾般朦胧,山色如同泼洒的翠绿,波光粼粼如镜子般映照着草地。让我不由地怀疑渔夫是否来到了秦地,想要效仿陈思的笔调写出《洛神赋》。我指着一只小舟驶来,三根桨轻轻地划动,温暖的水面泛起碧绿的涟漪。


注释

字词注释:

  • 洛川:指洛水,古代重要的河流,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川”即河流。
  • 辘辘:形容车轮滚动的声音。
  • 香车:指装饰华丽、气味芬芳的车子。
  • 软尘:指柔软的尘土。
  • 树色含烟:形容树木的颜色如烟雾般朦胧。
  • 波光如镜:形容水面光滑如镜,波光闪烁。
  • 草铺茵:草地如垫子般柔软。
  • 渔父:指捕渔的人,常用来象征隐居生活的人。
  • 秦境:指秦国的土地,古代指今陕西一带。
  • 陈思:指陈子昂,唐代诗人,以其《洛神赋》而闻名。
  • 扁舟:小船。
  • 三篙:指船桨,形容划船的动作。
  • 碧粼粼:形容水面波光闪烁的美丽景象。

典故解析:

  • 《洛神赋》:出自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由曹植所作,描写了洛神的美丽和悲情,是古代文学中著名的爱情诗篇,常用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缪宝娟,清代女诗人,具体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体现女性的细腻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她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春夏之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天,正是春游的季节,诗人借助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内心的愉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提到的渔父和《洛神赋》,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向往。


诗歌鉴赏

《洛浦春游》是缪宝娟以春游为主题的一首诗,诗中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情感。首联“东风吹度洛川滨”开篇便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引入,东风的吹拂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洛川的岸边则为诗人提供了一个游玩的背景。随后的描绘“辘辘香车碾软尘”,通过声音和视觉的结合,传达出春日游玩的热闹气氛。

中间部分“树色含烟山泼翠,波光如镜草铺茵”,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刻画,展现了春日的生机盎然和诗人内心的愉悦。树木的颜色与山的翠绿相映成趣,波光与草地的柔软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显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感与热爱。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漫疑渔父来秦境”表达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拟效陈思赋洛神”则显示了她对古典文学的敬仰与思考,试图将个人情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最后两句“指点扁舟来一叶,三篙暖涨碧粼粼”,则将视线聚焦于小舟的悠然自得,展现了春游的放松与惬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文化背景,呈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春日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风吹度洛川滨:东风轻轻拂过洛水的岸边,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辘辘香车碾软尘:香车在柔软的尘土上辗过,描绘了游玩的热烈场景。
  • 树色含烟山泼翠:树木的色彩如烟雾般朦胧,山色如同泼洒的翠绿,展现了春日的生机。
  • 波光如镜草铺茵:水面波光闪烁,草地如垫子般柔软,营造出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
  • 漫疑渔父来秦境:诗人感叹是否渔父来到秦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拟效陈思赋洛神:想要效仿陈子昂的《洛神赋》,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思考。
  • 指点扁舟来一叶:指着一只小舟驶来,展现了轻松悠然的氛围。
  • 三篙暖涨碧粼粼:三根桨轻轻划动,水面泛起碧绿的涟漪,传达了宁静的春日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波光如镜”将水面的光亮比作镜子,生动形象。
  • 拟人:如“树色含烟”,赋予树木以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之间运用对仗,使得诗歌更加工整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春天的热爱,描绘了春游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诗人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带来生机与希望。
  • 香车:代表繁华与游玩的乐趣,增添了生活的色彩。
  • 树色、山泼翠:自然的生机与美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波光、草铺茵:营造出一幅和谐美好的春日画面。
  • 扁舟:象征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三篙:代表轻松自在的游船体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洛川”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江
    • B. 黄河
    • C. 洛水
    • D. 珠江
  2. “波光如镜”中的“镜”用来形容什么?

    • A. 山
    • B. 水面
    • C. 车子
    • D. 草地
  3. 诗中提到的“渔父”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 A. 商人
    • B. 隐居者
    • C. 捕渔的人
    • D. 文人

答案:

  1. C. 洛水
  2. B. 水面
  3. C. 捕渔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但是更侧重于对国家和家园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而缪宝娟的《洛浦春游》则更强调个人的游乐与自然的美丽,体现出一种闲适与陶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女性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完全手册》

以上内容为《洛浦春游》的详细解析和学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