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王世赏夜雨感怀》

时间: 2025-04-28 01:21:09

何处吟诗成不寐,夜窗残梦雨来时。

清闻木叶随空远,暝觉山钟到枕迟。

千里关河游子恨,一年生事窭人悲。

万间大厦君须作,不用归心绕故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吟诗成不寐,夜窗残梦雨来时。清闻木叶随空远,暝觉山钟到枕迟。千里关河游子恨,一年生事窭人悲。万间大厦君须作,不用归心绕故篱。

白话文翻译:

在何处吟诗至夜深不眠,夜窗边残梦被雨声唤醒。清晰听到树叶随风飘远,昏暗中感觉山寺钟声迟缓传至枕边。千里关河勾起游子的愁恨,一年的生计困顿让贫者悲叹。你应建造万间大厦,不必让归乡之心缠绕旧篱笆。

注释:

  • 不寐:无法入睡。
  • 残梦:中断的梦境。
  • 清闻:清晰地听到。
  • 暝觉:在昏暗中感觉到。
  • 关河:关隘和河流,泛指旅途。
  • 窭人:贫穷的人。
  • 万间大厦:比喻宏伟的事业或目标。
  • 故篱:旧时的篱笆,比喻旧居或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吉水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诗名世。此诗是他在夜晚因雨声而感怀所作,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同情和对贫者的关怀,同时鼓励人们追求宏伟的事业,不必过于留恋故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雨夜,李东阳因感怀而作。诗中融入了他对游子漂泊之苦和贫者生活困顿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们应有远大志向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诗中“清闻木叶随空远”一句,以听觉描绘出雨夜的静谧与深远,而“暝觉山钟到枕迟”则巧妙地将远处的钟声与梦境相连,增强了诗的时空感。后两句通过对“游子恨”和“窭人悲”的描绘,抒发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结尾的“万间大厦君须作”则是对读者的激励,鼓励人们追求宏伟的事业,不必过于留恋过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李东阳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吟诗成不寐”:诗人夜深人静时吟诗,因感怀而无法入睡。
  2. “夜窗残梦雨来时”:夜窗边,雨声打断了诗人的梦境。
  3. “清闻木叶随空远”:清晰地听到树叶随风飘远的声音。
  4. “暝觉山钟到枕迟”:在昏暗中感觉到远处山寺的钟声缓缓传来。
  5. “千里关河游子恨”:远行的游子对千里之外的关河充满愁恨。
  6. “一年生事窭人悲”:一年的生计困顿让贫穷的人感到悲哀。
  7. “万间大厦君须作”:诗人鼓励人们应追求宏伟的事业。
  8. “不用归心绕故篱”:不必让归乡之心缠绕在旧时的篱笆上。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暝觉山钟到枕迟”中的“到枕迟”,赋予钟声以人的行为特征。
  • 比喻:如“万间大厦”比喻宏伟的事业或目标。
  • 对仗:如“千里关河游子恨,一年生事窭人悲”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夜雨、游子、贫者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同时,诗人鼓励人们追求宏伟的事业,不必过于留恋过去,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夜雨: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 木叶:随风飘远,象征着游子的漂泊。
  • 山钟:远处的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关河:象征着游子的旅途和愁恨。
  • 窭人:象征着社会底层的贫困和悲哀。
  • 万间大厦:象征着宏伟的事业和远大的志向。
  • 故篱:象征着故乡和过去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闻木叶随空远”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2. “万间大厦君须作”中的“万间大厦”比喻什么? A. 宏伟的事业 B. 豪华的住宅 C. 广阔的田野
  3. 诗的结尾“不用归心绕故篱”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不必留恋故乡 B. 应该回到故乡 C. 故乡已经改变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宏伟事业的追求。
  • 王维《山居秋暝》: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东阳此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但李诗更多地鼓励人们追求宏伟的事业,而杜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李东阳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