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 海舶书怀》
时间: 2025-01-11 16:47: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江东去 海舶书怀
作者: 宗婉 〔清代〕
海波不作,水天外一望茫然无际。
万顷琉璃人倒影,濯尽脂香粉腻。
振袖临风,飞觞酹月,大有髯苏意。
铜琶铁板,许侬也吐豪气。
休为萍泊他乡,故园荆棘,满腹生牵系。
屈指年华过半百,须识浮生如寄。
历尽艰难,从今应悟,离合悲欢理。
学书学剑,有儿幸亦磨厉。
白话文翻译:
波浪不再翻涌,远望水天一色,茫然无际。
万顷的琉璃湖面上,人影倒映,洗净了脂粉的腻味。
轻摆衣袖,迎风而立,举杯邀月,心中仿佛有苏东坡的豪情。
铜琶铁板的乐声中,愿与你共吟豪情。
不要再做漂泊他乡的浮萍,故乡的荆棘满心牵挂。
转眼年华已过半百,应该明白人生如梦。
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今应当领悟人生的离合悲欢。
学书学剑,若有儿子,也应当努力修炼。
注释:
- 海波不作:海浪不再翻涌,形象描绘出平静的水面。
- 琉璃:指水面清澈如琉璃,形象地表现出景色的美丽。
- 酹月:指向月亮敬酒,表达豪情。
- 髯苏意:指苏东坡的豪放气质,暗示诗人心中对自由和豪情的向往。
- 萍泊: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荆棘:形容故乡的艰难环境,表示对故土的牵挂。
- 浮生如寄:人生短暂,如同寄居,提醒人们珍惜光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宗婉,清代女诗人,才情出众,擅长诗歌,作品多描绘生活、情感与自然,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社会动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反映出对浮世无常的哲思。
诗歌鉴赏:
《大江东去 海舶书怀》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海天一色的壮丽景象,诗人站在这片开阔的天地间,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开篇的“海波不作”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随后“万顷琉璃人倒影”的意象则让人感受到水面如镜,反射出人们的身影,象征着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诗人以“振袖临风,飞觞酹月”表达出一种洒脱的豪情,似乎在向自然宣泄内心的情感。而“休为萍泊他乡”则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游子对故土的深情和归属感。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反思人生,意识到“浮生如寄”的道理,经历的艰难与磨难都成为了人生的宝贵财富。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画面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宗婉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思考,展现了她作为女性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波不作,水天外一望茫然无际:描绘了平静的海面,展现出一种空旷的感觉。
- 万顷琉璃人倒影,濯尽脂香粉腻:水面明净,映出人的身影,象征着去除浮华,回归真实。
- 振袖临风,飞觞酹月,大有髯苏意: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互动,流露出对苏东坡的仰慕之情。
- 铜琶铁板,许侬也吐豪气:音乐的意象,表达出豪情壮志。
- 休为萍泊他乡,故园荆棘,满腹生牵系:流露出对故乡的忧伤与牵挂。
- 屈指年华过半百,须识浮生如寄:反思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历尽艰难,从今应悟,离合悲欢理:经历艰辛后,领悟人生的真谛。
- 学书学剑,有儿幸亦磨厉:希望后代能努力,传承才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生如寄”,形象化了人生的短暂。
- 对仗:如“飞觞酹月”和“铜琶铁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海波”、“月”,表现出自然的美与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短暂、离合悲欢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波:象征生命的波动和变化。
- 琉璃:象征纯净的内心和真实的自我。
- 酹月:象征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
- 荆棘:象征生活的艰辛与故乡的牵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飞觞酹月”的意象是指什么?
A.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B. 诗人向月亮敬酒,表达豪情
C. 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
诗人如何看待人生的短暂?
A. 应该珍惜每一个瞬间
B. 不必在意
C. 一切都是浮云 -
“屈指年华过半百”中的“屈指”意指什么?
A. 计算时间
B. 伤感
C. 期待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多的是个人的情感流露。
- 杜甫的《登高》:关注社会现实,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虑,与宗婉的个人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宗婉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