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颍上王晋斋令长》
时间: 2025-02-04 15:33: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有故人潞河涘,不见紫芝历三纪。
俟河之清寿几何,川原浩浩沈双鲤。
昨来倏遇城南杜,名父之子来古戍。
为讯东床王会稽,覼缕粗得知其故。
栖枳鸾凤亦不辞,身骑土牛又何迟。
将毋誓墓如羲之,贪冒苟进非所期。
祥符相握天下砥,东南民力叹竭矣。
一命爱物必有济,矧乃郎官宰百里。
六一翁与玉局翁,聚星禁体雪花中。
廿年清颍落君手,知余赋笔声摩空。
我来卅载坠苦海,桐根半死嗟犹在。
埋愁无地鬓毛空,惟有恒河性未改。
却忆玉堂金马客,回翔久绊王乔舄。
念我虚吟绛蜡红,祇今未许乌头白。
我有敝帚千金赏,欲付梓人劳怅望。
有大力者负之趋,得不飞书去颍上。
此生归路转茫然,狐豹丘山绝可怜。
何日与君赋泛颍,相将轰醉西湖边。
白话文翻译:
我有一位老朋友住在潞河边,但已经三年没有见到他了。
等待这条河流的清澈能延续多久呢?广阔的川原上,双鲤沉浮。
昨天偶然在城南见到了杜先生,他是名门之后,来守古城。
我询问王会稽的东床,略微得知了他的消息。
栖息在枳树上的凤凰也不愿离去,骑着土牛又何必着急呢?
我不想发誓像羲之那样,贪图冒进并不符合我的期望。
祥符相握,天下安定,但东南地区的百姓已疲惫不堪。
一命之爱必定会有救助,何况他做了百里的官。
六一翁和玉局翁,聚集在星辰中,雪花飘飞。
二十年间,清颍的才华在你手中流失,我知道我写诗的声音已经消失。
我来这三十年,经历了痛苦的海洋,桐树的根部半死仍在感叹。
埋藏愁苦无处可去,鬓发已白,唯有恒河的本性未改。
我回忆起金马玉堂的客人,长久以来被王乔的舸船所牵绊。
想到我虚无的吟唱绛蜡红,至今未能允许乌头白。
我有一把破扫帚,值千金,想要给那位辛勤的作者带去期望。
有大力者带着它奔赴,难道不飞书去潞河边吗?
此生回家的路变得渺茫,狐豹和丘山令人心疼。
何时与君一起赋诗泛游于颍水,醉倒在西湖之畔?
注释:
- 潞河: 一条流经今山西省的河流。
- 紫芝: 传说中一种灵草,象征长寿。
- 俟: 等待。
- 杜: 指杜甫,或杜氏家族。
- 东床: 指王安石,因其有东床之雅称。
- 羲之: 指王羲之,著名书法家。
- 祥符: 表示祥瑞的符号。
- 六一翁: 指道教的某位高人。
- 玉局翁: 可能指另一位道教高人。
- 清颍: 指清澈的颍河,象征诗人的情怀与才华。
- 西湖: 浙江杭州的名湖,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起栋,清代诗人,以其抒情诗著称,风格多变,语言清新自然,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孙起栋对昔日友人的思念之际,反映了他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友人思念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旧时光的追忆与对友人的关切。诗的开头,通过对潞河的描写引入情感的核心,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产生了画面感。接下来,诗人提到对友人的问候与期待,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彼此生活的关注。
在诗中,诗人用了许多意象,如“枳鸾凤”与“土牛”,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后半部分则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感叹光阴荏苒、岁月流逝,体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无奈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充分体现了清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有故人潞河涘: 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思念,地点具体,情感真实。
- 不见紫芝历三纪: 三年未见,暗示时光的流逝与友谊的久远。
- 俟河之清寿几何: 反思时间的流动,象征性地问及生命的清澈与长久。
- 川原浩浩沈双鲤: 描绘了大自然的辽阔与生命的多姿,双鲤象征着美好与富饶。
修辞手法:
- 比喻: 如“身骑土牛”,用形象的比喻表达出不愿急于求成的心态。
- 拟人: “栖枳鸾凤”,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友谊的缅怀,展现了人生的变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意象分析:
- 潞河: 象征着故乡的亲切与思念。
- 双鲤: 代表着富贵与吉祥,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东床: 代表着理想的友谊与交往。
- 西湖: 代表着美好回忆与理想中的生活场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潞河位于哪个省份?
A. 山西省
B. 河南省
C. 湖北省
D. 江苏省 -
“羲之”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王羲之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人在诗中回忆的是哪种生活场景?
A. 西湖边的饮酒作诗
B. 山间的游玩
C. 城南的聚会
D. 自家的田园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孙起栋与杜甫的诗歌都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但孙起栋更侧重于描绘自然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人间苦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孙起栋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