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观新月》

时间: 2025-01-24 20:45:33

一痕如掐夕天涯,望转青林出没时。

不是山高爱藏月,月光犹嫩怯人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行观新月
作者: 张镃 〔宋代〕
一痕如掐夕天涯,
望转青林出没时。
不是山高爱藏月,
月光犹嫩怯人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行驶在傍晚时分,目睹新月的情景。天空中新月如同被人轻轻掐出的一道痕迹,时而可见,时而又被青林遮掩。并不是因为山高而藏匿了明月,而是月光仍显得娇嫩,令人不敢轻易打量。

注释:

  • 一痕: 这里指新月的形状,像一条淡淡的痕迹。
  • 如掐: 像是被人掐出来的一样,形象地描绘了新月的弯曲形态。
  • 望转青林: 形容新月时隐时现,随着视线的变化,青翠的树木间时隐时现。
  • 不是山高爱藏月: 说明并非山的高度遮挡了月光。
  • 月光犹嫩: 指月光依然清新柔和。
  • 怯人窥: 形容月光温柔细腻,让人不敢直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远,号白石,宋代诗人,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政治动荡的年代。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乘舟出游时的夜晚,正值新月时分。描绘了诗人在舟中所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慨,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张镃的《舟行观新月》是一首以新月为主题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致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结合在一起。诗的开头“一痕如掐夕天涯”,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展现新月的柔美,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新月的形态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接着“望转青林出没时”,诗人细腻地捕捉到新月在青林间的闪现与隐匿,象征着人生的变幻无常,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最后两句“不是山高爱藏月,月光犹嫩怯人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强调了月光的柔弱与美丽,仿佛在说即使是在高山之下,也无法完全遮掩那份光辉,反而让人心生怜惜。

整首诗以简单的景物描写传达出深刻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索,显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一痕如掐夕天涯”:新月如同被人轻轻掐出的痕迹,形状柔和而细腻。
    2. “望转青林出没时”:新月在青林间时隐时现,景象富有生动的变化。
    3. “不是山高爱藏月”:并不是因为山的高度才看不见月光。
    4. “月光犹嫩怯人窥”:月光明亮却又显得娇弱,令人不敢贸然直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新月比作“掐”的痕迹,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前后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新月的美丽与脆弱,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意象分析:

  • 新月: 象征柔美、希望与脆弱。
  • 青林: 代表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
  • 月光: 象征光明与温柔,亦有一种隐秘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形容新月?

    • A. 一条痕迹
    • B. 一朵花
    • C. 一颗星星
  2. 诗中提到的“青林”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自然的变化
    • B. 人生的烦恼
    • C. 遥远的梦想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人性的批判
    • C.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月亮的意象,但侧重于思念之情,情感更加沉重。张镃的《舟行观新月》则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自然观,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