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纳上人寄题望江张氏春晖亭诗》

时间: 2024-09-19 22:15:58

青青原上草,初和殆毫芒。

迩来没蓬蒿,似有三尺强。

春晖主发生,万物资余光。

迟迟虽不暴,萋萋自能长。

条风与谷雨,其功固难量。

予尝优劣之,岂得相辈行。

大哉发生恩,欲报不可偿。

东野古纯考,作诗本肝肠。

怀亲感春晖,义见游子章。

凯风亦远矣,此道何茫茫。

惟余东野诗,千古遥相望。

张公雷江人,鸡群鹤昂昂。

冰鱼与冬笋,志慕孟与王。

结庐守松楸,至行称淮乡。

我不识君面,因诗得其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青原上草,初和殆毫芒。
迩来没蓬蒿,似有三尺强。
春晖主发生,万物资余光。
迟迟虽不暴,萋萋自能长。
条风与谷雨,其功固难量。
予尝优劣之,岂得相辈行。
大哉发生恩,欲报不可偿。
东野古纯考,作诗本肝肠。
怀亲感春晖,义见游子章。
凯风亦远矣,此道何茫茫。
惟余东野诗,千古遥相望。
张公雷江人,鸡群鹤昂昂。
冰鱼与冬笋,志慕孟与王。
结庐守松楸,至行称淮乡。
我不识君面,因诗得其详。

白话文翻译:

原野上的草生机勃勃,初春时节几乎看不到丝毫的细芽。
最近却被蓬蒿掩盖,似乎长得有三尺高。
春天的阳光孕育万物,给万物带来生机与光辉。
尽管春光来得迟缓,却依然能让草木茂盛生长。
春风和谷雨的到来,其效果难以估量。
我曾经权衡过优劣,怎能与之相提并论呢?
伟大的生长之恩,想要报答却是无以为继。
东野的古人都以诗为志,抒发内心的情感。
怀念亲人,感慨春光,义气在游子身上体现。
温暖的春风虽已远去,这条路却是何其渺茫。
唯有东野的诗篇,千古流传,遥相呼应。
张公是雷江人,正如鸡群中翱翔的仙鹤。
冰冷的鱼与冬笋,志向仰慕孟子与王羲之。
在松树下结庐,行走至淮乡,称颂至高的品德。
我不认识你,因诗了解你的情怀。

注释:

  • 青青: 形容草木生机盎然的样子。
  • 毫芒: 微小的细芽或嫩草。
  • 蓬蒿: 一种杂草,常常覆盖在原野上。
  • 春晖: 春天的阳光。
  • 萋萋: 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条风与谷雨: 春天的风和雨,象征着春季的气候。
  • 东野: 指东野的古人,表达对古人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活在文人雅士聚集的时代,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抒发情感,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寄托了对春天的期盼与对生命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古人的敬仰,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与人文中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因纳上人寄题望江张氏春晖亭诗》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温暖。诗人以“青青原上草”开篇,立即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春日氛围,草木初生,象征着新生的希望与力量。接着,诗人提到“春晖主发生”,将春天的阳光与万物的生长紧密联系,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循环。

在描写自然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情的感悟,尤其是对亲人的思念。通过“怀亲感春晖”一句,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整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对亲情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诗的最后两句“我不识君面,因诗得其详”道出了诗人与张公之间的距离感,但又因诗的交流而感到亲近。这种情感的传递,正是古代文人之间情谊的体现,体现了诗歌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青原上草” - 描绘春天的草木生机。
  2. “初和殆毫芒” - 初春时草芽尚未显现。
  3. “迩来没蓬蒿” - 近期杂草已覆盖。
  4. “似有三尺强” - 草生长得很高。
  5. “春晖主发生” - 春光给万物带来生机。
  6. “万物资余光” - 说明春光的普照使万物生长。
  7. “迟迟虽不暴” - 春天虽然来得慢。
  8. “萋萋自能长” - 草木仍能顽强生长。
  9. “条风与谷雨” - 春风和谷雨的到来。
  10. “其功固难量” - 其效果难以度量。
  11. “予尝优劣之” - 我曾权衡过优劣。
  12. “岂得相辈行” - 如何能与其相提并论。
  13. “大哉发生恩” - 生长的恩惠是多么伟大。
  14. “欲报不可偿” - 想要报恩却无以为继。
  15. “东野古纯考” - 东野的古人以诗为志。
  16. “作诗本肝肠” - 诗歌是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
  17. “怀亲感春晖” - 对亲人思念,感慨春日阳光。
  18. “义见游子章” - 义气在游子身上显现。
  19. “凯风亦远矣” - 温暖的春风已然远去。
  20. “此道何茫茫” - 这条路何其渺茫。
  21. “惟余东野诗” - 唯有东野的诗篇依旧流传。
  22. “千古遥相望” - 千古相望,遥相呼应。
  23. “张公雷江人” - 张公是雷江的人。
  24. “鸡群鹤昂昂” - 比喻张公的气质高远。
  25. “冰鱼与冬笋” - 鱼与冬笋的志向。
  26. “志慕孟与王” - 向孟子与王羲之学习。
  27. “结庐守松楸” - 在松树下安居。
  28. “至行称淮乡” - 行为崇高,称颂淮乡。
  29. “我不识君面” - 我不认识你。
  30. “因诗得其详” - 通过诗歌了解你的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草木的生长比喻人生的希望。
  • 拟人: 草木似乎具有人性,生机勃勃。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歌颂和对人情的思考,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亲情的深深怀念,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生命与希望的象征。
  • 春晖: 生命力的源泉。
  • 风雨: 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松楸: 坚韧与清雅的象征,代表诗人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春晖”代表什么? A. 秋天的阳光
    B. 春天的阳光
    C. 夏天的阳光
    D. 冬天的阳光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谁的思念? A. 朋友
    B. 亲人
    C. 自己
    D. 古人

  3. “我不识君面,因诗得其详”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我不认识你,但通过诗了解了你
    B. 我认识你,但不想说
    C. 我不想和你交流
    D. 我只通过诗了解自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春天的生机与个人情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对草木的感慨,表达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王之道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在春天的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但王之道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强调国事与家国情怀。两者在主题上虽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与感慨。

相关诗句

青青原上草,初和殆毫芒。下一句是什么

迩来没蓬蒿,似有三尺强。上一句是什么

迩来没蓬蒿,似有三尺强。下一句是什么

春晖主发生,万物资余光。上一句是什么

春晖主发生,万物资余光。下一句是什么

迟迟虽不暴,萋萋自能长。上一句是什么

迟迟虽不暴,萋萋自能长。下一句是什么

条风与谷雨,其功固难量。上一句是什么

条风与谷雨,其功固难量。下一句是什么

予尝优劣之,岂得相辈行。上一句是什么

予尝优劣之,岂得相辈行。下一句是什么

大哉发生恩,欲报不可偿。上一句是什么

大哉发生恩,欲报不可偿。下一句是什么

东野古纯考,作诗本肝肠。上一句是什么

东野古纯考,作诗本肝肠。下一句是什么

怀亲感春晖,义见游子章。上一句是什么

怀亲感春晖,义见游子章。下一句是什么

凯风亦远矣,此道何茫茫。上一句是什么

青青原上草,下一句是什么

初和殆毫芒。上一句是什么

初和殆毫芒。下一句是什么

迩来没蓬蒿,上一句是什么

迩来没蓬蒿,下一句是什么

似有三尺强。上一句是什么

似有三尺强。下一句是什么

春晖主发生,上一句是什么

春晖主发生,下一句是什么

万物资余光。上一句是什么

万物资余光。下一句是什么

迟迟虽不暴,上一句是什么

迟迟虽不暴,下一句是什么

萋萋自能长。上一句是什么

萋萋自能长。下一句是什么

条风与谷雨,上一句是什么

条风与谷雨,下一句是什么

其功固难量。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