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果上人住开先寺》
时间: 2025-01-11 14:19: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送果上人住开先寺
——王之道 〔宋代〕
我昔游成均,年少心犹童。
倒床即甘寝,宁问达与穷。
精爽忽飞越,梦到庐山中。
庐山最佳处,二林占西东。
开先在其间,泉石清而雄。
分胆我所记,古刹磨碑丰。
长衔似持节,觉来梦还空。
挽仰殆三绝,蹭蹬老更癃。
贵贱等梦尔,觉梦一理同。
持节何足道,得时可三公。
说梦乃梦语,笑杀懒散翁。
翁今往开先,凭何警盲聋。
将此一转语,截断双石谼。
源源自何来,其去何所终。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游览成均(即成均馆),年少的心情依然像个孩子。
倒在床上就很容易入睡,根本不去问什么是达官显贵,什么是贫穷。
清醒的精神忽然飞跃,我的梦中来到了庐山。
庐山最美的地方,两个林子坐落在东西两侧。
开先寺就在其中,泉水和岩石清澈而雄伟。
记得古刹的碑文,磨得非常光亮丰盈。
长长的像持节,醒来时感觉梦依然空荡。
仰望虽然快要绝望,蹒跚行走的我更显得老态。
无论贵贱都如同梦,醒来后是一理相同。
持节的事根本不值得说,得时才能成为三公。
说梦算是梦话,真是让人笑掉大牙的懒散翁。
今天这位翁去了开先寺,凭什么来警醒那些盲聋的人?
将这话一转,截断了双石的谶语。
源源从何而来,它又将去向何处终结?
注释:
- 成均:指成均馆,是古代的最高学府。
- 庐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象征着高洁和清雅。
- 开先寺:庐山上的一座寺庙,历史悠久。
- 持节:持有节令或官职,象征权威。
- 双石谼:传说中的石头,象征神秘和预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风格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之道游览庐山时,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奉送果上人住开先寺》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田园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庐山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诗人用“我昔游成均,年少心犹童”引入,既表明自己的年轻时代,也暗示着对纯真岁月的怀念。接下来的“倒床即甘寝”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随意与洒脱。
在对庐山的描绘中,诗人用“泉石清而雄”形容开先寺的清幽与壮丽,表现了他对这个地方的赞美和向往。诗的最后几句,通过“贵贱等梦尔,觉梦一理同”,探讨了人生的哲理,强调了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最终都只是梦一场。这种思想让整首诗充满了禅意,令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昔游成均,年少心犹童:诗人回忆年轻时的游历,心态依旧如孩童。
- 倒床即甘寝,宁问达与穷:表达对生活的随性,不在乎名利。
- 精爽忽飞越,梦到庐山中:在梦中来到庐山,表明诗人对庐山的向往。
- 庐山最佳处,二林占西东:描述庐山的美丽景观。
- 开先在其间,泉石清而雄:表现开先寺的环境优美、气势雄伟。
- 分胆我所记,古刹磨碑丰:回忆古刹的碑文,暗示历史的厚重。
- 长衔似持节,觉来梦还空:醒后感到梦境的虚幻。
- 挽仰殆三绝,蹭蹬老更癃:表达对老年的感慨,感到无奈。
- 贵贱等梦尔,觉梦一理同:强调财富与贫穷的无差别。
- 持节何足道,得时可三公:讨论权力的虚妄与时机的重要性。
- 说梦乃梦语,笑杀懒散翁:将梦与现实混淆,带有自嘲意味。
- 翁今往开先,凭何警盲聋:质疑那些无法觉悟的人。
- 将此一转语,截断双石谼:用话语打破迷信与预言。
- 源源自何来,其去何所终:思考源头与归宿,哲理深刻。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持节”比喻权力。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
- 对仗:如“贵贱等梦尔,觉梦一理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人生态度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生的虚幻与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庐山:象征自然的高洁与人心的向往。
- 开先寺:代表着精神的寄托与历史的沉淀。
- 梦:象征着人生的虚幻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曾游览的地方是?
- A. 庐山
- B. 成均
- C. 开先寺
- D. 岳阳楼
-
“贵贱等梦尔,觉梦一理同”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财富的重要性
- B. 人生的无常
- C. 梦的真实
- D. 追求名利
-
诗中提到的“持节”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自由
- C. 人生
- D. 责任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庐山谣》
-
诗词对比:
- 王之道与李白在描绘自然时的手法对比,王之道更为平和细腻,而李白则热烈奔放。两者在思想上虽有相通之处,但表现手法各异,体现了各自的风格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王之道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