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没出古城,野田何茫茫。
寒狐啸青冢,鬼火烧白杨。
昔人未为泉下客,行到此中曾断肠。
白话文翻译:
太阳已经落下,古城的影子渐渐消散,眼前的田野一片茫茫。寒冷的狐狸在青色的坟冢上哀啸,鬼火在白杨树旁闪烁。往昔的人们还未成为泉下的客人,如今走到这里让我心中感到无比的痛楚。
注释:
字词注释:
- 古城:指的是历史悠久的城池,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茫茫:形容广阔无边,无法看清的样子。
- 寒狐:指在寒冷中发出叫声的狐狸,常用来象征孤独与凄凉。
- 青冢:青色的坟墓,暗示着埋葬的生命。
- 鬼火:指夜间闪烁的光点,通常被视为不祥之物。
- 泉下客:指死者,古人常用“泉下”来指代阴间。
- 断肠:形容极度的悲伤,肠断心伤。
典故解析:
诗中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逝去。“昔人未为泉下客”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怀念,反映了古人对生死的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约581年-约632年),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闻名,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他的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常常融入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野田行》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李益可能因个人经历或社会动乱,对生死和人生的感悟愈加深刻,故而写下了此诗。
诗歌鉴赏:
《野田行》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引人入胜。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日落与古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接着,寒狐的啸声与鬼火的闪烁,进一步增强了这一氛围,传达出一种阴森与孤独感。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透过这些景象映射出人内心的悲伤与对逝去的怀念。
“昔人未为泉下客”这一句,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与惋惜,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生命,感悟当下。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种生与死、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让读者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哀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没出古城:日落之后,古老的城池显得更加幽静。
- 野田何茫茫:放眼望去,田野一片茫然,暗示着无尽的孤独。
- 寒狐啸青冢:寒冷的狐狸在坟墓上哀鸣,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感觉。
- 鬼火烧白杨:鬼火在白杨树旁闪烁,象征着不安与惊恐。
- 昔人未为泉下客:往昔的人还未去世,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切怀念。
- 行到此中曾断肠:走到此地,心中感到无比痛楚,流露出悲伤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鬼火”比喻着不祥之物,传达出惶恐的情绪。
- 拟人:寒狐的啸声赋予了自然以情感,更加渲染出悲凉的氛围。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传达出一种深切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城:象征历史与时间的流逝。
- 野田:代表自然与生命的广阔。
- 寒狐:象征孤独、凄凉的生灵。
- 青冢:暗示生命的终结与对逝者的思念。
- 鬼火:代表不安与未知的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狐啸青冢”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孤独与凄凉
C. 兴奋
D. 愤怒 -
“昔人未为泉下客”中的“泉下客”指的是:
A. 旅行者
B. 生者
C. 逝者
D. 游子 -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来表现死亡和孤独感:
A. 白杨
B. 古城
C. 寒狐
D. 鬼火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益的《野田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生死的思考,而后者则表现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显孤独与惆怅,后者则充满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