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时间: 2025-01-26 04:00:05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刻烛,篱菊暗寻芳。

——李益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广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唐代: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刻烛,篱菊暗寻芳。
李益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白话文翻译:

蟋蟀在催促寒意的到来,茱萸上滴落着露水。
酒杯在明亮的烛光下流转,篱笆旁的菊花在暗处静静寻芳。
新月和秋露相映,繁星与夜霜交织在一起。
今天晚上登高的事,九九重阳确实是长久的节日。


注释:

字词注释:

  • 蟋蟀:一种昆虫,常在秋冬季节鸣叫,象征寒意。
  •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时常用作祭祀和佩戴,象征长寿。
  • 滴露:露水滴落,表示清晨的凉意。
  • 酒巡:指酒杯在桌上来回流转。
  • 明刻烛:明亮的蜡烛,烛光映照下的场景。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认为此日为阳气最盛之时,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等习俗,寓意长寿和健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字士韬,唐代诗人,出生于山西。他以五言绝句和律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典雅,常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与友人共聚,借此节日表达对生命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重阳节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圆。


诗歌鉴赏:

李益的《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重阳之夜的宁静与美好。开篇便通过蟋蟀与茱萸的意象,渲染出一股清冷的秋意,传达出时节的变换与生命的流逝。蟋蟀的鸣叫,既是秋的象征,也是一种时间的提示,提醒人们寒冬将至。

接着,诗中描绘的饮酒场景,结合明亮的烛光和暗淡的菊花,展现了一种温暖与孤独并存的情感。这里的“酒巡明刻烛”不仅营造了热闹的氛围,也隐含着对短暂生活的感慨,暗示着即便在欢聚一堂的时刻,内心的孤独感仍然存在。

最后,结尾部分提及“登高今夕事”,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与个人情感结合,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对生命的思考。“九九是天长”则是对时间的哲学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受巧妙融合,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蟋蟀催寒服:蟋蟀促使寒冷的到来,暗示秋冬的来临。
  • 茱萸滴露房:茱萸上滴落的露水,营造出湿润的氛围,象征清新。
  • 酒巡明刻烛:酒杯在明亮蜡烛的照耀下流转,表现出聚会的热闹与温暖。
  • 篱菊暗寻芳:暗处的菊花在静静地寻求芬芳,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蟋蟀的鸣叫比作催促寒意,暗示季节变迁。
  • 对仗:如“酒巡明刻烛,篱菊暗寻芳”,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人际关系,探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意义,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蟋蟀:象征秋冬的到来与生命的脆弱。
  • 茱萸:代表长寿与安康。
  • 明刻烛:照亮了聚会的温馨,象征着友情的温暖。
  • 篱菊:暗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蟋蟀催寒服”中的“寒服”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衣服
    B. 寒冷的到来
    C. 秋天的衣服

  2. “酒巡明刻烛”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寂静的夜晚
    B. 热闹的聚会
    C. 孤独的饮酒

  3. 重阳节的习俗包括哪些?
    A. 赏花、登高
    B. 游玩、聚餐
    C. 祭祖、放烟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现重阳节的情感和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登高壮观》:通过高远的视野,表现对生命的感慨,与李益的诗在节日情感上相呼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李益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