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

时间: 2025-01-11 10:12:59

予本疏放士,瑼来非外矫。

误落边尘中,爱山见山少。

始投清凉宇,门值烟岫表。

参差互明灭,彩翠竟昏晓。

泠泠远风来,过此群木杪。

英英二三彦,襟旷去烦扰。

游川出潜鱼,息阴倦飞鸟。

徇物不可穷,唯于此心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
暑予本疏放士,瑼来非外矫。
误落边尘中,爱山见山少。
始投清凉宇,门值烟岫表。
参差互明灭,彩翠竟昏晓。
泠泠远风来,过此群木杪。
英英二三彦,襟旷去烦扰。
游川出潜鱼,息阴倦飞鸟。
徇物不可穷,唯于此心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益在云寺中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诗人提到自己本是一个不受拘束的士人,却误入了世俗的纷扰中,导致对山水的向往变得稀少。诗人来到这个清凉的宇宙,俯瞰烟雾缭绕的山岫,参差的山影在晨昏中交替显现。远处的微风带来了一片宁静,穿越群木的顶端。诗中提到的二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让诗人感到心旷神怡,远离了世俗的烦扰。游动的河里潜伏着鱼儿,阴凉处的鸟儿也因疲倦而栖息。最终,诗人感悟到万物无法穷尽,只有内心的明了才是最重要的。

注释:

  • 疏放士:指不受拘束的士人,强调诗人内心的自由。
  • :指美玉,引申义为美好事物。
  • 烟岫:烟雾笼罩的山岫,描绘了一幅朦胧的自然景象。
  • 参差互明灭:形容山影的不规则和变幻,给人一种流动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字廷玮,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85年,卒于公元834年。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山水的热爱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常与友人游山玩水,体现出士人的洒脱与自由。

创作背景:

《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创作于唐代,正值士人追求内心清净、逃避世俗纷扰的年代,诗人在云寺中与友人聚会,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益的这首《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清凉的宇宙和自然的宁静。诗的开头提到“疏放士”,展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洒脱,但随即又道出误入尘世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诗人描绘了山的景致,通过“烟岫表”的描写,再现了自然的朦胧与美丽。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以“参差互明灭”的意象,表现了光影的变化,暗喻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同时,远处的微风和栖息的鸟儿,传递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使得诗人能够在此时此刻感受到内心的安宁。最后,诗人强调“唯于此心了”,表明了他对内心自我认知的理解,表明了追求内心宁静的重要性。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暑予本疏放士:暑天我本是个放荡不羁的士人。
  2. 瑼来非外矫:美玉的到来并非外来的矫饰。
  3. 误落边尘中:误入边境的尘俗之中。
  4. 爱山见山少:对山的喜爱却很少能看到山的真面目。
  5. 始投清凉宇:初次进入这个清凉的空间。
  6. 门值烟岫表:门外正好是山岫的烟雾缭绕。
  7. 参差互明灭:山影交错着明暗变化。
  8. 彩翠竟昏晓:五彩斑斓的景色在晨昏之间变幻无常。
  9. 泠泠远风来:清凉的远风吹来。
  10. 过此群木杪:穿过这些高大的树木顶端。
  11. 英英二三彦:志同道合的几位朋友。
  12. 襟旷去烦扰:心胸开阔,远离了烦恼。
  13. 游川出潜鱼:在游动的河流中,潜伏着鱼。
  14. 息阴倦飞鸟:在阴凉之处,疲倦的鸟儿栖息。
  15. 徇物不可穷:追求物质是无法穷尽的。
  16. 唯于此心了:唯有内心的明了才是最重要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联系,表现内心的宁静。
  • 对仗:如“游川出潜鱼,息阴倦飞鸟”,形成和谐的音律感。
  • 拟人:“泠泠远风来”赋予风以人的特征,增强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围绕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对心灵自由的追求。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传达了一种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炎热的人生烦扰。
  • 烟岫:象征着朦胧的自然景象,表达诗人对美的向往。
  • 参差:代表变幻无常的事物,暗喻人生的无常。
  • 飞鸟:象征自由与宁静,表现诗人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疏放士”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 A. 受拘束的人
    • B. 不受拘束的士人
    • C. 专注于事业的人
    • D. 喜欢繁华的人
  2. “烟岫表”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 A. 清晰的山脉
    • B. 朦胧的山影
    • C. 繁华的都市
    • D. 平静的湖泊
  3. 诗人最后强调的是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内心的明了
    • C. 社会地位
    • D. 朋友的支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李益王维:李益在描写自然时更注重内心的感受,而王维则更加倾向于自然景色的壮美和宁静。
  • 李白李益:李白的豪放与李益的沉静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追求的是壮丽的境界,后者则追求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益诗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