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岩起绿萼梅》

时间: 2025-05-19 17:19:21

太清不着微云,冰雪精神占春。

诗老自知风格,浅红未可骄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岩起绿萼梅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太清不着微云,
冰雪精神占春。
诗老自知风格,
浅红未可骄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和对自己诗风的自省。诗中提到清澈的天空没有轻薄的云彩,冰雪的清高气质占据了春天的气息。诗人自知年纪已大,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风格,然而浅红的梅花却并不能引以为傲。

注释

字词注释:

  • 太清: 指天空的清澈明亮。
  • 微云: 细薄的云彩。
  • 冰雪精神: 比喻清高、纯洁的气质。
  • 诗老: 指年长的诗人。
  • 风格: 个人的创作风格。
  • 浅红: 指梅花的颜色,意指颜色不深。

典故解析:

  • 梅花: 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尤其在寒冬中绽放,常被用来比喻高尚的人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常常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借梅花的盛开,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自身风格的思考,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开篇的“太清不着微云”,传达了一种清明而无杂的意境,似乎在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自然状态的欣赏。接着“冰雪精神占春”,则将梅花的高洁与春天的温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矛盾而又和谐的美感。诗人在此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外在美,更强调了其内在的精神气质。

在第三句中,诗人自谦地提到“诗老自知风格”,这反映了他对自己创作的清醒认知,年长的他依然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但也意识到自己的风格可能无法与年轻时的激情相比。最后一句“浅红未可骄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成就的一种谦逊态度,尽管梅花的颜色虽美,但并不足以让人感到骄傲。整首诗在反映春天美丽的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自省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清不着微云: 形容天空的清澈,没有一丝云彩,暗示一种纯净的状态。
  2. 冰雪精神占春: 比喻梅花的高洁气质占据了春天的气息,表现出一种清高的情操。
  3. 诗老自知风格: 诗人自觉年长,清楚自己的诗风与年轻时的不同。
  4. 浅红未可骄人: 虽然梅花的绽放美丽,但诗人并不以此为傲,表现出一种谦虚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 “冰雪精神”比喻梅花的高洁。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我的反思。诗人在欣赏梅花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艺术追求进行了审视,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清: 象征着无暇的美好。
  • 微云: 代表了轻薄与浮躁。
  • 冰雪: 象征着高洁与坚韧。
  • 浅红梅花: 代表着一种微妙的美丽与谦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弥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冰雪精神”主要是指什么?

    • A. 梅花的高洁气质
    • B. 冰雪的寒冷
    • C. 春天的温暖
  3. 诗人对自己风格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骄傲
    • B. 自知
    • C. 忽视

答案:

  1. B. 宋代
  2. A. 梅花的高洁气质
  3. B. 自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 以梅花为主题,表现梅花的坚韧与美丽。
  • 杜甫《春望》: 描绘春天的美景与诗人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李弥逊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前者更为豪放,后者则显得温婉细腻。虽然主题各异,但都能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弥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