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见可、刘子年循南溪,度西桥,登天柱冈》
时间: 2025-01-26 23:42: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因闲步散顽麻,倦唤胡床小歇些。
飞上山头人似鹤,回看溪畔路如蛇。
云烟极目知何处,松竹为门是我家。
下得山来饥更渴,也无麦饭也无茶。
白话文翻译:
偶然因为闲步而散去顽皮的麻烦,感到疲倦便呼唤着小凳子稍作歇息。
飞身登上山头,感觉自己像是一只鹤,回头看那溪边的路宛如蛇一般蜿蜒。
极目远望,云烟缭绕,真不知道要去何处,松竹为门,这里就是我的家。
下山后又感到饥饿口渴,然而没有麦饭可吃,也没有茶水可以喝。
注释:
- 偶因:偶然因为。
- 闲步散顽麻:闲逛以解散顽皮的烦恼。
- 倦唤:疲倦时呼唤。
- 胡床:一种小凳子。
- 飞上山头人似鹤:形容登高后的轻松和飘逸。
- 溪畔路如蛇:溪边的道路曲折蜿蜒。
- 云烟极目:极目远眺,看到云雾缭绕的景象。
- 松竹为门是我家:以松树和竹子作为家门的象征。
- 下得山来饥更渴:下山后感到更加饥饿和口渴。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松竹”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代表了诗人的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38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语言质朴而受到赞誉。他不仅擅长诗歌,还在词、文、书法等方面有所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作者年老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在疲惫中小憩,感受山水之美,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以“闲步”引入,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随意散步,解放了心灵的负担。接着,诗人通过“飞上山头人似鹤”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轻松与愉悦,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感觉自己如仙鹤一般自在。再看“回看溪畔路如蛇”,用形象的比喻展示了溪水蜿蜒的美景,增添了诗的生动感。最后,诗人自述下山后的饥渴,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活的无奈与真实。整首诗在韵律上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又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偶因闲步散顽麻:随意散步,解放了心中的烦恼。
- 倦唤胡床小歇些:感到疲倦,便呼唤小凳子稍作休息。
- 飞上山头人似鹤:登上山顶,感到轻松自在。
- 回看溪畔路如蛇:回头看溪边的道路蜿蜒如蛇。
- 云烟极目知何处:极目远望,云烟缭绕,不知去向。
- 松竹为门是我家:松竹环绕,这里就是我的家。
- 下得山来饥更渴:下山后感到更加饥饿口渴。
- 也无麦饭也无茶:没有麦饭,也没有茶水可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溪边的路比作蛇,生动形象。
- 拟人:如“倦唤”显示出诗人对环境的亲切感。
- 对仗:如“云烟极目知何处,松竹为门是我家”,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体现了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高洁与超脱。
- 溪水:代表自然的灵动与生命。
- 松竹:象征清雅与隐逸。
- 饥渴:反映人对物质的渴求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胡床”指的是(A)凳子(B)桌子(C)椅子
- 诗人回头看溪边的路,形容其像什么?(A)蛇(B)龙(C)鱼
- 诗人在山上感到像什么?(A)鸟(B)鹤(C)云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诗中也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在《饮酒》中,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与杨万里的诗有相似之处,但杨万里更强调山水的美与个人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诗人传记与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