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偶成四首》

时间: 2025-01-11 02:47:55

春色堂堂去,云容故故阴。

情连芳草远,愁共碧波深。

一雨能多久,鸣鸠只合瘖。

杖头方寂寞,那得濁醪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色堂堂去,云容故故阴。
情连芳草远,愁共碧波深。
一雨能多久,鸣鸠只合瘖。
杖头方寂寞,那得濁醪斟。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色彩在远方渐渐消逝,天空的云彩依旧显得阴沉。
我的情感与遥远的芳草相连,忧愁又与深邃的碧波相伴。
一场雨能持续多久呢?那鸣鸠的叫声只会让我更感到哀伤。
手杖在我身边显得格外寂寞,哪里能再斟上一杯浑浊的酒呢?

注释

  • 堂堂:形容春色的鲜亮、充盈。
  • 云容:云的形态、状貌。
  • 故故:故意的、故作的样子。
  • 芳草:指春天的草木,象征生机与希望。
  • 愁共:愁绪与……共存。
  • 碧波:清澈的水波,象征忧愁的深邃。
  • 鸣鸠:指一种鸟,鸣叫声哀怨,与诗人情感相呼应。
  • :哑,指无声或沉默。
  • 杖头:手杖的顶端,象征孤独与寂寞。
  • 濁醪:浑浊的酒,代表无奈与消愁的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字子真,号隐庵。生于南宋时期,身处动荡的社会背景中,其作品多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暮春时节,作者借春色的渐行渐远,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此时的春天,虽仍有生机,但却也隐含着即将结束的忧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消逝为起点,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篇“春色堂堂去”一句,展现出春天的色彩正在远去,给人以初春的希望与即将失去的惆怅感。接着“云容故故阴”,进一步渲染了气氛,云朵的阴沉与春色的消逝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伤。

“情连芳草远,愁共碧波深”,这里以“芳草”与“碧波”来象征离愁,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深邃忧愁的共鸣,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不甘与无奈。接下来的“一雨能多久”则传达了对时间的思考,雨水能持续多久,正如人生的苦乐无常。

最后两句“杖头方寂寞,那得濁醪斟”,以手杖的孤独和浑浊酒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失落感。他的孤独与愁苦在此达到高潮,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以及人生的孤独与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色堂堂去:春天的色彩在远方渐渐消逝,暗示生命的流逝。
  2. 云容故故阴:天空的云彩显得阴沉,营造出一种愁闷的气氛。
  3. 情连芳草远:情感与遥远的芳草相连,表现对生命的怀念。
  4. 愁共碧波深:忧愁与深邃的水波相伴,暗示内心的深沉哀伤。
  5. 一雨能多久:对时间的思考,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6. 鸣鸠只合瘖:鸣鸠的叫声让人感到更深的孤独。
  7. 杖头方寂寞:手杖的孤独感,象征作者的寂寞。
  8. 那得濁醪斟:无奈地询问,显现出对生活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愁共碧波深”对“情连芳草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春色消逝比作生命的流逝,深刻表达人生的无常。
  • 拟人:云彩显得阴沉,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叹与对孤独的思索。春天的短暂与人生的无常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悲哀与思考,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象征生命与希望。
  • 云容:象征情绪的变化与内心忧愁。
  • 芳草:代表美好与怀念。
  • 碧波:象征深邃的忧愁。
  • 鸣鸠:代表孤独的心情。
  • 杖头:象征孤寂与无助。
  • 濁醪:代表对生活的无奈与消愁的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色堂堂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悲伤
    C. 愤怒
    D. 疲惫

  2. “一雨能多久”中的“雨”象征什么? A. 春天
    B. 时间
    C. 忧愁
    D. 孤独

  3. 诗中提到的“杖头”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繁华
    C. 寂寞
    D. 阳光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表达对春天的思考与忧国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另一首诗,体现孤独与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以春天的景色与月夜的宁静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达思乡之情,与廖行之的孤独感形成呼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