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周宣教宗沂二首》
时间: 2025-01-25 13:54: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周宣教宗沂二首
作者: 廖行之 〔宋代〕
始别犹承笑语温,
昭晖相望几晨昏。
伻来骇德言传异,
泪哽悲怀饱不餐。
归拜文帷人已去,
痛瞻灵室像徒存。
反思博我谆谆意,
何日能酬知遇恩。
白话文翻译:
在初次告别时,仍能听到你温暖的笑语,
在晨昏交替间,仰望着你温暖的光辉。
然而如今,德行的传承却让人惊骇,
我悲哀的泪水满溢,心中无以抒发。
回到你的文帷前,已是人去楼空,
痛苦地凝视着空荡荡的灵室,仿佛只是虚存。
我反思你对我的深切教诲,
何日才能报答你对我的知遇之恩?
注释:
- 始别:初次告别。
- 犹承:仍然承接,继续保持。
- 笑语温:温暖的笑语。
- 昭晖:光辉,指人的德行和影响。
- 伻来:然而如今。
- 骇德言:惊讶于道德的言论。
- 归拜:回到此处拜访。
- 文帷:指书房或讲学的地方。
- 灵室:指灵堂,悼念逝者的地方。
- 谆谆意:深切的教诲。
- 知遇恩:知遇之恩,指对他人的恩惠和知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诗歌作品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挽怀已故的朋友周宣教宗沂而作,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其教诲的感激之情,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挽周宣教宗沂二首》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开头的“始别犹承笑语温”表现了作者在初次告别时的愉悦与温暖,仿佛友人依然在身边,言语温和。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的基调逐渐转向凄凉与悲伤,尤其是“泪哽悲怀饱不餐”,用泪水与饱满的悲伤来形象地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饱不餐”不仅仅是身体的饥饿,更是心灵的空虚与失落。接下来,诗人回到友人的文帷,感受到人已去的孤寂,灵堂空荡,仿佛一切都只剩下回忆。
最后,诗人反思友人给予自己的教诲,表现出深深的感激与无奈,表达了对知遇之恩的渴望与回报的无能。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将离别的悲痛与对友人的敬仰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始别犹承笑语温:初次告别时,还有友人的温暖笑语在耳畔回响。
- 昭晖相望几晨昏:在晨昏交替中,仰望着友人的光辉与德行。
- 伻来骇德言传异:然而如今,传承的道德言辞让人感到震惊。
- 泪哽悲怀饱不餐:悲伤之情无法用食物填饱,泪水在哽咽中流出。
- 归拜文帷人已去:回到友人的书房,已是人去楼空,空荡荡的。
- 痛瞻灵室像徒存:痛苦地凝视着灵堂,似乎一切都只是徒然的存在。
- 反思博我谆谆意:我反思友人对我的深切教诲与情谊。
- 何日能酬知遇恩:我何时才能报答你对我的知遇之恩?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友人的德行比作光辉,形象而深刻。
- 拟人:赋予灵室以情感,表现出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与悲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与感激,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在感慨离别之际,诗人更是对友人教诲的深思,为友情的真谛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笑语:象征友谊的温暖与美好时光。
- 昭晖:象征友人的光辉德行,永存于心。
- 灵室:象征对逝者的怀念与悼念。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还蕴含了对传统文化中友情与道德的重视,展现了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文帷”指的是什么? A. 书房
B. 庭院
C. 灵堂 -
“泪哽悲怀饱不餐”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饥饿
B. 悲伤与失落
C. 欢喜 -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A. 疏远
B. 深切怀念
C. 冷漠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廖行之的作品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和对友人教诲的感激,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家国情怀和对兄弟的思念。两者在情感深度与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