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四首》
时间: 2025-01-26 23:28: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暗虫夜啼不肯停,
直从黄昏啼到明。
不知计论底事著,
为复怨嗟谁子生。
至竟通宵千万语,
真实只是两三声。
唧唧唧唧复唧唧,
此外何言君试听。
白话文翻译:
夜里虫鸣不停,
从黄昏鸣叫到天明。
我不知这声音在诉说什么,
又为何让人怨恨,是谁的孩子在生。
整夜听它鸣叫,似乎有千万种话,
其实不过是那两三声。
唧唧唧唧又唧唧,
除此之外,君听听还有什么可说的。
注释:
- 暗虫:夜里叫的虫子,常指蟋蟀。
- 啼:哭叫或鸣叫。
- 不肯停:不愿停止。
- 计论:计较、讨论,指虫鸣的内容。
- 怨嗟:怨恨和叹息,表达对某事的不满。
- 通宵:整夜,形容时间。
- 真实:实际上。
- 唧唧:虫鸣声的拟声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见长,擅长用细腻的笔触展现平凡之美。
创作背景:
《不寐四首》是杨万里在某个夜晚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夜间虫鸣的思考与感受。诗中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无奈与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夜间虫鸣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诗的开头便以“暗虫夜啼”引入,生动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虫鸣的喧哗,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人听着虫声,从黄昏听到明晨,虽是无尽的鸣叫,却不知其意,反映了他在这夜晚的无奈与思索。
“为复怨嗟谁子生”一句,既表达了对虫鸣的无奈,也隐含了人对生命的思索。虫鸣虽然是自然的声音,但在这寂静的夜晚,却引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反思。接下来的“千万语,真实只是两三声”,揭示了生活中的许多声音与表象其实是浮华,内在的实质往往是简单的。
最后的“唧唧唧唧复唧唧”,以拟声词回归虫鸣,形成一种循环的感觉,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单调与虫鸣的执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夜晚的感受,也反映了对生命、孤独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暗虫夜啼不肯停:夜晚的虫子在不停地鸣叫,暗示了孤独的环境。
- 直从黄昏啼到明:虫鸣声持续不断,从黄昏到黎明,突显时间的漫长。
- 不知计论底事著:诗人在思考虫鸣的内容,却无法明白。
- 为复怨嗟谁子生:虫鸣背后是否有怨恨的情绪,让人思索生命的苦楚。
- 至竟通宵千万语:整夜的虫鸣像是倾诉千万种道理。
- 真实只是两三声:但其实只是简单的几声,反映生活的本质。
- 唧唧唧唧复唧唧:通过拟声词强调虫鸣的单调。
- 此外何言君试听:除了这些声音,诗人邀请读者一同倾听。
修辞手法:
- 拟人:虫鸣被赋予情感,仿佛在诉说故事。
- 重复:通过“唧唧”的重复,增强了虫鸣的单调感。
- 对比:虫鸣的“千万语”与“真实只是两三声”的对比,突显生活的复杂与简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虫鸣的无尽与单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表现出一种对于孤独和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虫鸣:象征孤独与思考,夜晚的自然声音。
- 黄昏与明: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暗虫”指的是什么? A. 白天的虫子
B. 夜里叫的虫子
C. 不叫的虫子
D. 只在黄昏叫的虫子 -
“通宵千万语,真实只是两三声”反映了什么? A. 生活的复杂
B. 生活的简单
C. 生活的无聊
D. 生活的丰富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不寐四首》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通过夜晚的意象表现孤独与思考,但杨万里的虫鸣更显自然平淡,而杜甫则通过对兄弟的思念表达情感的深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