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时间: 2025-01-10 23:05:45

月到东南秋正半。

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

谁起水精帘下看。

风前隐隐闻箫管。

凉露湿衣风拂面。

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

苑柳宫槐浑一片。

长门西去昭阳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作者: 王国维 〔清代〕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
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
凉露湿衣风拂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
苑柳宫槐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白话文翻译

当月光照到东南,正是秋天的一半。
在双阙之间,浩荡的银河如银流般灿烂。
是谁在水晶帘下静静观望?
微风中隐约传来箫声和管乐。
凉露沾湿了衣衫,微风轻拂着脸庞。
我坐在这里,喜爱这清冷的月光,
它分明照亮了我心中的恩怨情仇。
苑中的柳树和宫中的槐树,全部浸染在这片光辉之中。
往西走去便是长门,通往昭阳殿。

注释

字词注释

  • 双阙:指双重的阙门,古代宫殿的门。
  • 浩荡流银汉:形容银河如银流般浩荡流淌。
  • 水精帘:指用水晶制成的帘子,象征着清丽的环境。
  • 箫管:指箫声与管乐,表达音乐的意境。
  • 凉露湿衣:形容秋夜的露水使衣服变湿,表现出寒意。

典故解析

  • “长门”“昭阳殿”均出自《红楼梦》,长门通往昭阳殿,昭阳殿是古代为贵妃所设,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与情感纠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国维(1877-1927),字浩然,号静安,晚号人间四月天,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戏曲家。他的诗风受唐诗和宋词影响深刻,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王国维的晚年,正值社会动乱时期,诗人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冲突。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词作。开篇以“月到东南秋正半”引入,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词中描绘的天上明月和流淌的银河,不仅仅是自然的景观,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清冷的月光,映射出心中的恩怨情仇,展现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思考。

接下来的“水精帘下看”,则引入了听觉的意象,音乐与风声交织,增添了词作的层次感。凉露湿衣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秋夜的清冷,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的张力。

最后的“长门西去昭阳殿”,不仅是空间的描绘,亦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昭阳殿作为爱情的象征,反映出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整体来看,王国维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情感交融,创造出一种深沉而又悠远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到东南秋正半:暗示时节的更替,月亮的光辉照耀在东南,表现出季节的变迁。
  2. 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描绘宏伟的宫阙和璀璨的银河,象征着宏大与美丽。
  3. 谁起水精帘下看:引入人物,增加了诗的情感色彩。
  4. 风前隐隐闻箫管:通过音乐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若隐若现的美感。
  5. 凉露湿衣风拂面:表现了秋夜的寒意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6. 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清光映照出内心的恩怨情感,暗示人生的复杂。
  7. 苑柳宫槐浑一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出和谐的环境。
  8. 长门西去昭阳殿:象征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河比作“流银汉”,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通过“隐隐闻箫管”将音乐赋予生命,增添了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对秋天的沉思与对往事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爱情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明与宁静。
  • 银河:代表浩瀚与美丽。
  • 水精帘:象征清丽的环境与静谧的情感。
  • 凉露:传达秋夜的寒意,象征着孤独感。
  • 恩怨:反映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到东南秋正半”中的“秋”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2. “凉露湿衣风拂面”中描绘的天气特点是什么?

    • A. 炎热
    • B. 寒冷
    • C. 潮湿
    • D. 干燥
  3. “长门西去昭阳殿”中的“昭阳殿”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爱情
    • C. 权力
    • D. 友谊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诗词对比: 王国维的《蝶恋花》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以秋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现出对情感的细腻体悟。王国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追忆,而李清照则表现出对爱情的深切怀念与无奈。两者在风格上有共通之处,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国维诗词全集》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