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作者:王国维
山寺微茫背夕曛,
鸟飞不到半山昏。
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
偶开天眼觑红尘。
可怜身是眼中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山寺在夕阳西下时的朦胧景象,鸟儿飞不及半山,周围已是昏暗。寺中的孤磬在云间静静响着。登上高峰,试图窥视那明亮的月光,偶然间打开了天眼,得以俯瞰红尘的纷扰。可惜自己不过是世间的一名旁观者。
注释:
- 微茫:形容景色模糊不清。
- 夕曛:夕阳西下,天色渐暗。
- 孤磬:指寺中的一口孤独的磬,发出清脆的声音。
- 皓月:明亮的月亮。
- 天眼:比喻洞察事物本质的智慧和能力。
- 红尘:世俗的纷扰与喧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浩然,号静安,近现代著名的学者、诗人、戏剧家和翻译家。他在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古典诗词方面,融汇了古今的思想精髓。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王国维晚年的时光,正值其人生和事业的困惑与沉思期。通过这首词,他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山寺在黄昏时分的意境,体现了王国维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开篇以“山寺微茫背夕曛”引入,通过“微茫”二字,勾勒出一个模糊而梦幻的场景,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接着“鸟飞不到半山昏”,进一步增强了环境的幽静,鸟儿的飞翔与山的高度形成对比,暗示着人类与自然的距离。
词中“上方孤磬定行云”,孤磬声响在空中回荡,使得词句显得更加清幽。此时,诗人试图“上高峰窥皓月”,即是一个向往理想与真理的象征。月亮的皎洁与人间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的思绪随之升华。
而“偶开天眼觑红尘”,则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诗人通过洞察世事,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苦涩,最终感慨“可怜身是眼中人”,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感伤。整首词浑然一体,情景交融,将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景色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哲思与人生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寺微茫背夕曛:山寺的轮廓在夕阳的映照下渐显模糊,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鸟飞不到半山昏:鸟儿飞行的高度与周围的昏暗形成对比,暗示着孤独与无奈。
- 上方孤磬定行云:独自的磬声穿透云层,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宁静。
- 试上高峰窥皓月:尝试攀登高峰,去窥探那清澈的明月,象征追求理想与真相。
- 偶开天眼觑红尘:偶然间睁开了洞察一切的眼睛,观察世俗的纷扰。
- 可怜身是眼中人:最后感慨自己不过是世间的旁观者,表达出一种无奈与感伤。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天眼”象征着智慧与洞察力。
- 通过对仗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丰富,融合自然与人文,与哲理思考结合。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世间纷扰的无奈,传达出一种超脱的哲学情怀。
意象分析:
- 山寺:象征着宁静与超脱的境界。
- 夕曛: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孤磬:代表着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 皓月:象征着理想与真理的追求。
- 红尘:世俗的繁杂与人性的纷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山寺微茫背夕曛”中的“微茫”是什么意思?
- A) 明亮
- B) 模糊
- C) 清晰
-
“偶开天眼觑红尘”中的“天眼”指的是什么?
- A) 真实的眼睛
- B) 洞察事物的智慧
- C) 普通的眼睛
-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慨?
- A) 自然的美丽
- B) 人生的无常
- C) 社会的繁荣
答案:
- B) 模糊
- B) 洞察事物的智慧
- B) 人生的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国维的《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涉及月亮与人生思考,但王国维更强调超脱与哲理,而李白则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王国维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