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4:12:08

雨潇潇。

琐窗默坐愁春宵。

愁春宵。

离人情绪,红杏花梢。

鱼书烟水愁迢迢。

黛眉深浅无心描。

无心描。

容光易减,镜里昏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潇潇。琐窗默坐愁春宵。愁春宵。离人情绪,红杏花梢。鱼书烟水愁迢迢。黛眉深浅无心描。无心描。容光易减,镜里昏朝。

白话文翻译:

细雨潇潇,独自坐在窗前,愁绪难以排解,春夜漫长。愁苦的春夜中,离别的情感如同红杏花在枝头摇曳。经过烟水的书信,愁苦的情思遥远而漫长。眉毛的浓淡也无心去描绘,容颜易逝,镜子里映出的是昏暗的早晨。

注释:

  • 潇潇:细雨的样子,形容雨下得很细。
  • 琐窗:小窗户,指的是居住环境的闭塞。
  • 愁春宵:愁苦的春夜,表达了对春夜的无奈与哀伤。
  • 离人情绪:思念离人的情感,表现出对远方人的牵挂。
  • 红杏花梢:红杏花在枝头,象征春天的美好,但又与离愁相对照。
  • 鱼书:指书信,传递信息的方式。
  • 烟水:指景色朦胧的水面,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 黛眉:形容眉毛细长而浓密。
  • 无心描:无意去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容颜的淡漠。
  • 容光易减:容颜易逝,强调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
  • 镜里昏朝:镜中反映出的早晨模糊不清,暗示心情的沉重。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离人情绪”可以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离别主题相联系,如李白的《月下独酌》、王维的《送别》等,表现了对离愁别绪的深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元昭,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其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常以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首词作于作者离别之际,春夜情愁交织,表现了对离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无奈感叹。

诗歌鉴赏:

《忆秦娥 其二》是一首充满细腻感情的词作,诗人在雨声中默坐,展现了他内心的愁苦。雨的意象渗透了整个作品,象征着诗人心中无尽的思念和忧伤。琐窗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愁春宵则强调了漫长的春夜让人难以入眠。离人情绪与红杏花的对比,既体现了春天的美好,又暗示了离别带来的苦涩。

“鱼书烟水愁迢迢”一句,描绘了书信传递的艰难,情感的遥远,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无奈与无望。而“黛眉深浅无心描”则暗示了诗人对自己形象的漠然,生活的沉重使他无暇顾及外表,反映了内心的疲惫与无奈。最后“镜里昏朝”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容颜的衰减与心情的沉重相互交织,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雨潇潇。琐窗默坐愁春宵。”表现了诗人独坐窗前,听着细雨,心中充满愁绪。
    • 第二联“愁春宵。离人情绪,红杏花梢。”通过红杏花象征离愁,渗透出对春夜的惆怅。
    • 第三联“鱼书烟水愁迢迢。”使用“鱼书”暗指书信,渲染出情感的遥远,增加了离愁的深度。
    • 第四联“黛眉深浅无心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冷漠,反映出时间带来的变化。
    • 最后“容光易减,镜里昏朝。”强调了时间的无情,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雨,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 对仗:如“愁春宵”、“鱼书烟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无心描”,赋予情感以人的特征,体现内心的复杂。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意象分析:

  • :象征思念与愁苦,渲染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 :暗示孤独与封闭的环境。
  • 杏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离愁。
  • 鱼书:传递情感的媒介,体现了思念的遥远。
  • 镜子: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容颜的衰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愁春宵”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忧愁
    • C. 愤怒
  2. “鱼书烟水”中的“鱼书”指的是什么?

    • A. 鱼的书信
    • B. 书信
    • C. 鱼的图画
  3. 诗人通过“黛眉深浅无心描”想表达什么?

    • A. 对外貌的关注
    • B. 对时间的无奈
    • C.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对离愁的细腻描写,与郑元昭的《忆秦娥 其二》中的情感表达,两者皆以春雨为背景,体现出女性内心的柔软与对离别的感伤。李清照的作品更为直接,而郑元昭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更为深沉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清照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