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红妆 其二》

时间: 2025-04-28 01:48:17

近来憔悴不胜怜。

薄罗裳,瘦削肩。

撩人春色困人天。

娇睡醒,尚思眠。

晚妆无力整花钿。

凤钗溜,髻云偏。

弓样眉儿眉样月。

知何日,是团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红妆 其二
作者: 赵我佩 〔清代〕

近来憔悴不胜怜。
薄罗裳,瘦削肩。
撩人春色困人天。
娇睡醒,尚思眠。
晚妆无力整花钿。
凤钗溜,髻云偏。
弓样眉儿眉样月。
知何日,是团圆。

白话文翻译:

最近我憔悴得让人心疼。
穿着薄的罗衣,肩膀瘦削。
春色撩人,却使我感到困倦。
刚刚醒来,依然想继续睡。
晚上化妆没有力气去整理花钿。
凤钗滑落,发髻也有些歪斜。
弓形的眉毛就像月亮一样。
不知道何日,才能团圆。

注释:

  • 憔悴:形容身体或精神状态的疲惫和虚弱。
  • 薄罗裳:指轻薄的罗制衣服。
  • 撩人春色:春天的景色让人心动。
  • 娇睡醒:刚刚醒来的状态。
  • 晚妆:指晚上化的妆。
  • 花钿:装饰用的花样饰物,通常用于头饰。
  • 凤钗:一种装饰用的发钗,常以凤形装饰。
  • 髻云偏:形容发髻有些松散,像云朵一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我佩,清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主要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醉红妆》系列诗作反映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尤其是在情感与生活的矛盾中感到无奈与困惑。此诗描绘了一个女性在春日中感受到的憔悴与对团圆的渴望,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醉红妆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切的情感,勾勒出了一幅春日女子的形象。诗中,作者用“憔悴”二字开篇,直接表达出主角的内心状态,仿佛让读者感受到她的疲惫与无奈。接下来的“薄罗裳,瘦削肩”则在视觉上增强了这一形象的脆弱感,展现出女子的柔弱与无助。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撩人春色困人天”中达到高潮,春天的美好与女子的困倦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无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女子化妆的无力与对团圆的渴望,让人不禁感叹她的孤独和对温暖人心的渴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诗人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团圆的期待,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近来憔悴不胜怜:开篇即表露出作者的疲惫状态,令人心生怜惜。
  2. 薄罗裳,瘦削肩:通过衣着与身形的描写,衬托出女子的柔弱与脆弱。
  3. 撩人春色困人天:春光明媚却让人感到困倦,展现生活的矛盾。
  4. 娇睡醒,尚思眠:刚醒来却仍想沉浸在梦中,显示内心的疲惫。
  5. 晚妆无力整花钿:晚上的妆容显得无力,象征着对生活的无奈。
  6. 凤钗溜,髻云偏:细节描写发饰的松散,展现生活的琐碎与不完美。
  7. 弓样眉儿眉样月:将眉形比作弓与月,展现女子的柔美与娇媚。
  8. 知何日,是团圆:结尾的思索,表现对未来团圆的渴望与不确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弓样眉儿眉样月”,通过比喻增强形象感。
  • 对仗:如“晚妆无力整花钿”,形成音律美感。
  • 拟人:春色撩人,赋予春天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现女性的脆弱与期盼,展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流露出深切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罗裳:象征女性的柔弱与娇嫩。
  • 春色: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希望,却也暗含困扰。
  • 凤钗:代表女性的美丽与装饰,同时暗示生活的琐碎。
  • 弓样眉:展现出女性的娇美与柔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薄罗裳”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食物
    • B. 一种衣服
    • C. 一种花卉
  2. “撩人春色困人天”中的“春色”指的是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美好
    • C. 秋天的丰收
  3. 诗中“知何日,是团圆”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孤独的接受
    • B. 对团聚的渴望
    • C. 对工作的感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现女性情感的细腻与脆弱,展现出在美好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 《木兰花》:同样是对春天的描写,但更多地展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女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些书籍提供了对清代女性诗人作品的深入解析与研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时期的诗词风格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