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时间: 2025-01-11 22:45:0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将进酒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将进酒,舞赵妇。
歌吴娘,糟床嘈嘈落红雨,
鲙刀聂聂飞琼霜。
金头鸡,银尾羊,
主人举案劝客尝。
孟公君卿坐满堂,
高谈大辩洪钟撞。
金千重,玉千扛,
不得收拾归黄肠,
劝君秉烛饮此觞。
君不见东家牙筹未脱手,
夜半妻啼不起床,
悔不日饮十千场。
白话文翻译:
来吧,喝酒吧,赵家的女子在舞蹈。
吴家的姑娘在歌唱,酒席上嘈杂的声音像落红的雨,
刺身的刀声轻响如飞舞的霜雪。
金色的鸡,银色的羊,
主人端起酒杯劝客人品尝。
孟公和君卿坐满了整个厅堂,
高谈阔论,声音如洪钟般响亮。
美酒千重,玉器千扛,
却无法收拾归家黄昏,
劝君点燃烛光,饮下这杯酒。
你难道没有看到东家的赌注还未放下,
半夜妻子哭泣无法起床,
后悔不在白天痛痛快快地喝酒千场。
注释:
- 将进酒:指的是邀请喝酒。
- 赵妇、吴娘:分别指赵国和吴国的女子,代表了当时的风情。
- 糟床:酒席。
- 嘈嘈落红雨:形容酒席上热闹的场面,像落红一般。
- 鲙刀:切鱼的刀,象征美食。
- 举案劝客:主人端起酒杯劝客人喝酒。
- 孟公君卿:孟公与君卿是古代名士的代称,表示地位显赫。
- 东家牙筹:指东家还未放下赌注,暗示赌博的生活。
- 妻啼不起床:形容夜晚妻子哭泣,暗示家庭琐事与生活压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0-1348),元代诗人,字孟弢,号阮亭,晚号阮郎,浙江平阳人。其作品多描绘人生哲理,时事政治,以及对生活的感悟,风格豪放而又细腻。
创作背景:
《将进酒》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交织。酒不仅是聚会的媒介,也是诗人表达情感和人生哲理的重要载体。
诗歌鉴赏:
《将进酒》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抒情诗,以饮酒、舞蹈、歌唱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酒席的热闹、欢快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将进酒”开篇,直接引入主题,表达对酒的热情与对朋友的邀请。接着,通过对舞者和歌者的描写,渲染了酒席的欢快气氛。
在表现形式上,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比如“糟床嘈嘈落红雨”,形象地描绘了欢聚时的热烈氛围。此外,诗中还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提及“东家牙筹未脱手”,暗示着生活的琐碎与忙碌,带有几分无奈与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饮酒欢聚的歌颂,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呼唤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将进酒,舞赵妇:邀请饮酒,赵国的女子在跳舞,渲染了欢快的气氛。
- 歌吴娘:吴国的女子在歌唱,继续营造热闹的场景。
- 糟床嘈嘈落红雨:酒席上热闹的声音像落红的雨,形象生动。
- 鲙刀聂聂飞琼霜:切鱼的刀声,象征着美食的诱惑。
- 金头鸡,银尾羊:豪华的美食,体现了丰盛的酒席。
- 主人举案劝客尝:主人热情地劝客人品尝美食,反映了主人热情好客的性格。
- 孟公君卿坐满堂:名士坐满了厅堂,说明聚会的盛况。
- 高谈大辩洪钟撞:高谈阔论,声音如洪钟般响亮,表现了聚会的热烈。
- 金千重,玉千扛:美酒佳肴堆满,暗示人生的奢华与短暂。
- 不得收拾归黄肠:喝酒至深夜,无法归家,展现了生活的无奈。
- 劝君秉烛饮此觞:劝朋友点燃烛光,继续饮酒,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 君不见东家牙筹未脱手:暗示生活琐事的繁忙,劝人珍惜当下。
- 夜半妻啼不起床:家中琐事与生活压力的写照,带有几分无奈。
- 悔不日饮十千场:后悔没有在白天尽情饮酒,强调及时行乐的哲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嘈嘈落红雨”,生动形象。
- 对仗:如“金头鸡,银尾羊”,增强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描绘,营造热烈的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倡导享受生活,珍惜当下。通过描绘热闹的酒席,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温暖,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欢聚与快乐。
- 舞、歌:代表生活的美好与享受。
- 美食:象征富裕与奢华。
- 烛光:象征生活的温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赵妇”是指哪个地区的女子?
A. 魏国
B. 赵国
C. 吴国
D. 楚国 -
诗中提到的“东家牙筹未脱手”暗示了什么?
A. 生活的安逸
B. 生活的忙碌
C. 生活的富裕
D. 生活的贫困 -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人生的感悟与享受
C. 对乡土情怀的表达
D. 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饮中八首》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以饮酒为主题,但更强调豪情与人生哲理,探讨人生短暂与及时行乐。
- 杜甫的《饮中八首》:则更多地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维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