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来使》
时间: 2025-01-11 20:53: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投来使
杨维桢 〔元代〕
读书不负万乘君,焉敢挟策干侯门。
极目姑苏暮云暗,濯足洞庭秋水浑。
千金不意市骏骨,一饭岂期哀王孙。
我今拂袖且归去,高卧桐江烟水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态度和对权贵的淡泊。诗人认为读书是为了报效国家,绝不敢依附于权贵之家。望着姑苏的黄昏,心中难免感伤,想到洞庭湖的秋水浑浊,感慨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即使千金难买良马,也不期望一餐饭能唤起对已故王孙的哀悼。最后,诗人决定不再留恋,拂袖归去,回到桐江的烟水村中高卧安享宁静。
注释:
- 万乘君:指的是拥有万乘兵力的君主,象征权贵。
- 挟策干侯门:指依附于权贵之家,挟持文书去投靠。
- 姑苏:古代城市,即今苏州,因其风景秀丽而著称。
- 洞庭:指洞庭湖,著名的湖泊。
- 骏骨:指良马的骨骼,千金难买,意喻珍贵。
- 王孙:古代王室后裔,这里指代已逝的王孙。
- 桐江烟水村:桐江是指某地的江水,烟水村表明诗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元代诗人,字子云,号阮亭,晚号梅溪,浙江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山水田园诗,常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杨维桢在元代诗坛有较高的地位,也以其深厚的书法和绘画功底著称。
创作背景:
《投来使》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时。诗人对于权贵的依附和世俗纷扰产生了深深的厌倦,选择回归宁静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投来使》通篇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开篇以“读书不负万乘君”表明自己对知识的重视,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他以“焉敢挟策干侯门”表达了对权贵的拒绝,展现了高洁的品格和独立的人生态度。这种高洁的情操在后文中得以延续,诗人远眺姑苏的黄昏,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暗示着对世事的无奈与感伤。
“千金不意市骏骨,一饭岂期哀王孙”,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与名利的淡漠,千金难买的骏马,象征着人生的价值并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诗中提到的王孙,暗示着对历史的沉痛反思与对生命的敬畏。最后的“我今拂袖且归去,高卧桐江烟水村”将诗人内心的归属感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清晰地表达出来,展现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与向往宁静的心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读书不负万乘君:强调读书的目的在于报效国家,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
- 焉敢挟策干侯门:表达了对权贵的拒绝,展现了清高与独立。
- 极目姑苏暮云暗: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姑苏,暗示了诗人的思绪沉重。
- 濯足洞庭秋水浑:表示对自然的向往,同时暗喻人生的迷茫。
- 千金不意市骏骨:意喻人生的价值不在物质。
- 一饭岂期哀王孙: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生命的感慨。
- 我今拂袖且归去:体现诗人对世俗的厌倦,选择归隐。
- 高卧桐江烟水村: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安宁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比喻:如“千金不意市骏骨”用金钱与骏马的对比,强调人生价值的非物质性。
-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权贵生活的拒绝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对功名利禄的超脱与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展现了元代文人特有的理想与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乘君:象征权力与地位。
- 姑苏:代表美丽的自然与繁华的都市。
- 洞庭:象征广阔与深邃的人生哲学。
- 桐江烟水村:象征理想的、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投来使》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千金不意市骏骨”意指什么?
- A. 钱财最重要
- B. 人生价值超越金钱
- C. 骏马稀有
- D. 物质生活丰富
-
“我今拂袖且归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留恋
- B. 厌倦
- C. 兴奋
- D. 悲伤
答案:
- C. 元代
- B. 人生价值超越金钱
- B. 厌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杨维桢《投来使》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对比:
- 杨维桢强调对权贵的拒绝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陶渊明则更为直接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恬淡。
- 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杨维桢的作品更多反映了对时局的无奈与世俗的拒绝,而陶渊明则是对田园生活的直接追求。
参考资料:
- 诗词选集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