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如梦令·元旦
作者: 毛泽东 〔现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白话文翻译:
在宁化到清流的归途中,
道路狭窄,林木茂密,苔藓湿滑。
今天我们要去哪里呢?
目标直指武夷山的山脚下。
山脚下,山脚下,
风中红旗如同美丽的画卷。
注释:
- 宁化:地名,指位于中国福建省的宁化县。
- 清流:指清流县,同样在福建省。
- 归化:归乡或返回。
- 路隘:指道路狭窄之处。
- 林深:森林茂密。
- 苔滑:苔藓湿滑,行走不便。
- 直指:直接指向。
- 武夷山:著名的山脉,位于福建省,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 风展红旗:形象地描绘了在风中飘扬的红旗,象征着革命和胜利。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武夷山本身作为文化名山,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红旗的意象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革命和国家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词作品常常体现其革命理想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创作背景:
《如梦令·元旦》创作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正值新年之际,毛泽东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新国家的希望与展望,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既有对路途的描绘,又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
诗歌鉴赏:
《如梦令·元旦》是一首充满革命气息和自然美感的词作。诗的开头通过对宁化和清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用“路隘林深苔滑”描绘出旅行中的艰辛和挑战,表现了行者的坚定与执着。随后,诗人提到“今日向何方”,这不仅是对方向的探寻,更是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革命者的信念和勇气。
“直指武夷山下”则体现了诗人对目标的明确追求,武夷山作为中国名山,象征着民族的希望和力量。最后一句“风展红旗如画”,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红旗在风中飘扬的壮丽景象,展现了新中国的蓬勃生机和革命精神。
整首词节奏鲜明,情感奔放,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蕴含着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充分展现了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和对新中国的美好愿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宁化清流归化,
描绘了从宁化到清流的归途,暗示着对故乡的思念。 -
路隘林深苔滑。
表达了行路的艰难,强调了环境的险峻。 -
今日向何方,
提出了疑问,象征着对未来方向的思考。 -
直指武夷山下。
明确了目标,表达了追求理想和目标的决心。 -
山下山下,
重复强调,增强了情感的力量和目标的迫切感。 -
风展红旗如画。
形象地描绘了革命的胜利和希望,富有视觉冲击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路隘林深苔滑”与“今日向何方”,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比喻:将红旗比作画卷,生动形象,表现了革命的美好景象。
- 排比:通过多次重复“山下”,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毛泽东对新中国未来的美好愿景,表达了革命者在艰难环境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宁化、清流:象征着故乡与归属感。
- 武夷山: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和自然之美,寄托了希望。
- 红旗:象征着革命、胜利和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山是哪一座?
A. 泰山
B. 武夷山
C. 黄山
D. 嵩山 -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路况是“___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红旗象征着失败与退缩。 (对/错)
答案:
- B. 武夷山
- “路隘林深苔滑”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浪淘沙·北戴河》 - 毛泽东
- 《长征》 - 朱德
诗词对比:
- 《将进酒·君莫停》 - 李白:同样表达了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期盼,但李白的作品更加侧重于个人的豪放与饮酒的乐趣,而《如梦令·元旦》则更多地关注于集体的革命精神。
参考资料:
- 《毛泽东诗词选》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中国革命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