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时间: 2025-01-11 12:51:20

春水湖塘深处。

竹暗沙洲无路。

闲伴落花来,却信东风归去。

且住。

且住。

细看两山烟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春水湖塘深处。
竹暗沙洲无路。
闲伴落花来,却信东风归去。
且住。且住。
细看两山烟雨。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湖塘深处,水面波光粼粼,竹林幽暗,沙洲上看似没有通路。我悠闲地伴随着落花,竟然相信东风会将我送回。但我希望能停留片刻,细细观赏那两山的烟雨朦胧景象。

注释:

  • 春水:春天的水,形容水清澈而温暖。
  • 湖塘:指湖泊与池塘,常用于描写自然风光。
  • 沙洲:水中的沙土堆积之处,通常是小岛。
  • 闲伴:悠闲自在地伴随。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且住:暂时停留的意思。
  • 细看:仔细观看,形容观察的细腻。
  • 烟雨:烟雾般的细雨,形容朦胧的天气。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东风”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反映出诗人对春天和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祁,字士心,号渔阳,宋代诗人,曾任官职,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正值大自然复苏之时,诗人可能在某次游览中感受到湖塘春水的美丽,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春天的眷恋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如梦令》是一首描写春日湖塘景色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首句“春水湖塘深处”即以清澈的春水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自然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竹林的阴暗与沙洲的无路,暗示了环境的宁静和孤独。

在“闲伴落花来”的描写中,诗人以一种闲适的态度与自然相伴,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与淡然。尤其是“却信东风归去”,既是对春风的向往,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复的“且住”更是体现出诗人希望在此刻停留,享受这一份静谧与美好。最后一句“细看两山烟雨”,更是将诗歌推向高潮,山与水的交融,给人以无限遐想,仿佛身临其境。

整首词语句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词人的独特风格,既有自然的描写,又有内心情感的流露,体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水湖塘深处:描绘了春天的湖塘,水流深处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竹暗沙洲无路:竹林幽暗,沙洲上看似没有去处,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闲伴落花来:诗人悠闲地与落花相伴,表现了对自然的亲近。
  • 却信东风归去:希望随着东风回归,象征着对春天生机的期待。
  • 且住。且住。:重复的停留呼唤,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细看两山烟雨:细致地观察山间的烟雨,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东风”象征春天的生机。
  • 拟人:落花似乎在陪伴诗人,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春水”与“竹暗”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诗作中流露出一种淡然与惬意,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水:象征新生与希望,代表着生命的复苏。
  • 竹暗:代表静谧与隐秘,反映出自然的幽静。
  • 落花: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生命,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烟雨:朦胧而神秘,传达了诗人细腻的感受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如梦令》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李祁
    C. 杜甫
    D. 苏轼

  2. 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不包括? A. 春水
    B. 竹暗
    C. 沙洲
    D. 夕阳

  3. “且住”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急促
    B. 留恋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通过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展现出女性细腻的情感与生活的感悟。
  • 苏轼《水调歌头》:多以豪放的笔调描写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壮丽景观与心灵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李祁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