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甘露寺悼古 米芾 〔宋代〕
色改重重构,春归户户岚。 槎浮龙委骨,画失兽遗耽。 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 柏梁终厌胜,会副越人谈。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色彩斑驳的层层建筑,春天归来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雾气中。 木筏漂浮,龙的遗骨散落,画中的兽类遗失了它们的沉醉。 神灵守护着卫公的塔,天空留下了米老的庵。 柏梁终究厌倦了胜利,会与越人交谈。
注释: 字词注释:
- 色改:色彩斑驳。
- 重重构:层层建筑。
- 岚:雾气。
- 槎浮:木筏漂浮。
- 龙委骨:龙的遗骨。
- 画失兽遗耽:画中的兽类遗失了它们的沉醉。
- 卫公塔:指卫公的塔。
- 米老庵:指米老的庵。
- 柏梁:指柏梁台,古代建筑。
- 厌胜:厌倦胜利。
- 会副:会与。
- 越人谈:与越人交谈。
典故解析:
- 卫公塔:可能指某位历史上的卫公所建的塔,具体人物需进一步考证。
- 米老庵:指米芾自己的居所,米芾字元章,号米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米老,宋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其诗风清新脱俗,书画作品亦颇具特色。此诗可能创作于米芾游览甘露寺时,感慨古迹的变迁与历史的沧桑。
创作背景: 米芾在游览甘露寺时,目睹古迹的变迁,感慨历史的沧桑,遂作此诗以抒怀古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迹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色改重重构,春归户户岚”描绘了古迹的斑驳色彩和春天的雾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古朴的氛围。“槎浮龙委骨,画失兽遗耽”则通过寓言式的描写,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遗失。最后两句“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和“柏梁终厌胜,会副越人谈”则表达了诗人对古迹的守护和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米芾的诗才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色改重重构,春归户户岚”:描绘古迹的斑驳色彩和春天的雾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古朴的氛围。
- “槎浮龙委骨,画失兽遗耽”:通过寓言式的描写,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遗失。
- “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表达了诗人对古迹的守护和对历史的思考。
- “柏梁终厌胜,会副越人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和对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槎浮龙委骨”将木筏漂浮比作龙的遗骨散落,形象生动。
- 拟人:如“神护卫公塔”将神灵拟人化,赋予其守护的行为。
- 对仗:如“色改重重构,春归户户岚”中的“重重构”与“户户岚”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古迹的描绘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诗中流露出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的意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不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色改:色彩斑驳,象征古迹的沧桑变迁。
- 重重构:层层建筑,象征历史的厚重。
- 岚:雾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古朴的氛围。
- 槎浮:木筏漂浮,象征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遗失。
- 龙委骨:龙的遗骨,象征历史的遗迹和文化的传承。
- 卫公塔:卫公的塔,象征历史的守护和文化的传承。
- 米老庵:米老的庵,象征诗人的居所和对历史的思考。
- 柏梁:柏梁台,象征古代建筑和历史的沧桑。
- 越人谈:与越人交谈,象征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米芾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色改重重构”描绘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景色 B. 古迹的斑驳色彩 C. 建筑的结构 D. 雾气的变化
- “槎浮龙委骨”中的“槎浮”指的是什么? A. 木筏漂浮 B. 龙的遗骨 C. 画中的兽类 D. 历史的变迁
- 诗中“神护卫公塔”表达了什么? A. 对古迹的破坏 B. 对历史的遗忘 C. 对古迹的守护 D. 对文化的遗失
答案:1. B 2. B 3. A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米芾《甘露寺悼古》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但米芾的诗更注重对古迹的描绘和对历史的思考,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米芾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米芾诗集》:收录了米芾的全部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