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芳信·暖风定》
时间: 2025-01-11 11:15: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探芳信·暖风定
作者:吴文英 〔宋代〕
丙申岁,吴灯市盛常年。余借宅幽坊,一时名胜遇合,置杯酒,接殷勤之欢,甚盛事也。分镜字韵。暖风定。正卖花吟春,去年曾听。旋自洗幽兰,银瓶钓金井。斗窗香暖悭留客,街鼓还催暝。调雏莺试遣深杯,唤将愁醒。灯市又重整。待醉勒游缰,缓穿斜径。暗忆芳盟,绡帕泪犹凝。吴宫十里吹笙路,桃李都羞靓。绣帘人怕惹飞梅翳镜。
白话文翻译
全文翻译:
在丙申年,吴灯市一直热闹繁盛。我借住在幽静的坊院中,恰逢名胜佳景相遇,摆上酒杯,接待热情的欢聚,真是一件盛大的事情。此时暖风轻拂,正是卖花吟唱春天的时节,去年我曾听过这个场景。旋即我洗净幽兰,银瓶里用金井水钓取花香。窗前的香气温暖,留不住客人,街上的鼓声催促夜色降临。调教黄莺试着送出深杯,让愁绪苏醒。灯市又重新装点,待我醉后松缰慢行,缓缓穿过斜巷。暗自回忆那段芳盟,绡帕上的泪水依然凝结。吴宫十里,笙歌声阵阵,桃李花羞于争艳。绣帘后的人儿怕惹飞梅花遮住镜子。
注释
- 丙申岁:丙申年,指的是中国农历的一个年份。
- 吴灯市:指的是吴地(今江苏一带)灯市,灯会活动非常热闹。
- 幽坊:幽静的坊院,指安静的居所。
- 银瓶钓金井:形象地描绘了取水的场景,寓意清新与雅致。
- 斗窗香暖:窗前的香气温暖,令人留恋。
- 街鼓:夜晚的鼓声,暗示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文英,号澹斋,南宋时期的词人,主要以词著称,作品多描写生活中的细致情感及风景。其词风清丽淡雅,情感细腻。吴文英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创作背景:
《探芳信·暖风定》创作于灯市繁盛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在欢聚的场合中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诗中充满了对往昔的回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吴文英的《探芳信·暖风定》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与人际交往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在温暖春风中享受生活的惬意与感慨。词中以“暖风定”开篇,便渗透出一种柔和的温情,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春光明媚、花香四溢的场景。随着词句的展开,细腻的描写使得每一个意象都显得生动而富有情感。
“正卖花吟春,去年曾听”一句,既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也暗示了对往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作者通过“旋自洗幽兰,银瓶钓金井”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清雅、高洁的生活态度,仿佛在诉说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在将夜幕降临的氛围中,作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情的冷暖,尤其是“调雏莺试遣深杯,唤将愁醒”,通过黄莺的歌声与酒杯的深情,表达了对愁苦的反思与拨动。结尾处的“桃李都羞靓”,更是将人物的心境与环境的美妙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细腻与矜持。
整首词在情感的抒发上,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当下生活的享受,体现了吴文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丙申岁:交代时间背景。
- 吴灯市盛常年:描写灯市繁华的景象。
- 余借宅幽坊:说明作者的居住环境。
- 置杯酒,接殷勤之欢,甚盛事也:表现社交的热闹与欢愉。
- 暖风定:营造了温暖的气息。
- 正卖花吟春,去年曾听:引入春天的主题,怀念往年。
- 旋自洗幽兰,银瓶钓金井:细腻描写生活的优雅。
- 斗窗香暖悭留客:表达留客不易的感慨。
- 街鼓还催暝:时间流逝的暗示。
- 调雏莺试遣深杯:借助黄莺的歌声展现闲适的生活。
- 唤将愁醒:暗示内心的愁苦。
- 灯市又重整:重整生活的希望。
- 待醉勒游缰,缓穿斜径:放松心情,悠然自得。
- 暗忆芳盟,绡帕泪犹凝:深情回忆中带有一丝忧伤。
- 吴宫十里吹笙路,桃李都羞靓:描绘美好环境与内心情感的交织。
- 绣帘人怕惹飞梅翳镜:暗示人际交往中的小心翼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瓶钓金井”,形象生动。
- 拟人:如“调雏莺试遣深杯”,赋予黄莺情感。
- 对仗:如“桃李都羞靓”,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往昔的怀念,表现出一种淡雅的生活态度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吴文英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暖风:象征温暖与希望。
- 幽兰:代表清雅与高洁。
- 黄莺:象征春天的来临与欢快的心情。
- 灯市:体现繁华与热闹的社交生活。
- 绡帕泪:表达内心的愁苦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丙申岁”指的是哪个时期?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调雏莺试遣深杯”中,‘调雏莺’所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饮品
- B. 一种鸟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花
-
诗中提到的“灯市”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寂静
- B. 繁华
- C. 贫穷
- D. 荒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吴文英的《探芳信·暖风定》在情感的细腻程度与景物的描绘上更为丰富,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虽风格不同,却都展现了宋代词人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吴文英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