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夜月光堪掬。
是我望乡遥目。
月自识多情,为暗九衢灯烛。
追逐。追逐。
梦到人间西北。
白话文翻译:
今夜的月光如同可以捧在手中一般,让我在遥远的目光中想起故乡。月亮似乎也懂得我的多情,照亮了黑暗的街巷。追逐着,追逐着,梦中我来到了人间的西北。
注释:
- 堪掬:形容月光明亮,可以捧起。
- 遥目:远望,眼神投向远方。
- 月自识多情:月亮似乎懂得人心中的情感。
- 九衢:指的是城市的街道或灯火。
- 追逐:意为追寻、追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绮,现代诗人,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其诗歌常常融入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如梦令 上元》创作于春节期间,诗人通过描绘元宵节的月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和现代人的情感。
诗歌鉴赏:
《如梦令 上元》以其清新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元宵佳节时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中“今夜月光堪掬”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明亮的月光如同手中可捧的宝物,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这月光下,诗人又想起了遥远的家乡,情感的流露让人感受到一股浓烈的乡愁。
接下来的“月自识多情”则引出月亮的拟人化,赋予了自然以情感,暗示着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诗人感受到月亮的明亮和温柔,宛如同伴,照亮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而“追逐”二字则反复出现,强调了诗人在梦中对故乡的渴望与追寻。
整首诗在轻快的节奏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细腻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夜月光堪掬:描绘出今夜的月光明亮,似乎可以捧起,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氛围。
- 是我望乡遥目: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眼神投向远方,显示了深深的乡愁。
- 月自识多情:赋予月亮情感,暗示诗人与自然的共鸣。
- 为暗九衢灯烛:月光照亮了黑暗的街道,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 追逐。追逐。:重复的动作,强调了诗人对梦中故乡的渴望与追求。
- 梦到人间西北:将意象引向更远的地方,象征着追寻的无尽与渴望。
修辞手法:
- 拟人:例如“月自识多情”,将月亮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月光、故乡等意象交织,渲染了诗的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和故乡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诗人以月光为媒介,连接了人与自然、人与故乡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着希望、思念和纯洁的情感。
- 故乡:代表着温暖、归属与心灵的寄托。
- 黑暗:暗示孤独与无助,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爱情的渴望
C. 对友谊的珍惜
D. 对自然的赞美 -
“月自识多情”中的“识”字可以理解为: A. 知道
B. 认识
C. 了解
D. 感知 -
“追逐”一词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渴望
D. 平静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在《静夜思》中通过月光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黄绮的《如梦令 上元》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李白更注重直接的情感流露,而黄绮则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意象传达出更为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发展史》
- 《黄绮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