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11 04:50: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绣倦凭栏,槐阴正午。
榴花窗外飘红雨。
闲将彩线绾离愁,
谁怜枉结同心缕。
竹影摇凉,荷风拂暑。
年年此日偏羁旅。
旧时飞燕到帘西,
含愁祗对愁人语。
白话文翻译:
倦倚栏杆,正午时分槐树下的阴凉。
窗外石榴花瓣如雨般飞舞。
无所事事地用彩线绾住离愁,
又有谁来怜惜这无辜的同心缕。
竹影摇曳带来一丝凉意,荷风轻拂驱散暑气。
年年在这一天我都偏在旅途中。
往日的飞燕已飞到窗前西侧,
我独自含愁对着愁人诉说。
注释:
- 绣倦:指刺绣到疲倦的状态,表现出一种无聊与忧伤。
- 槐阴:槐树的阴影,形成一种凉爽的环境。
- 榴花:石榴花,象征着美丽与离愁。
- 彩线:用来编织或缠绕的彩色线,暗示情感的复杂与多变。
- 同心缕:同心结,象征着情感的联系与牵挂。
- 竹影:竹子的影子,代表清凉与宁静。
- 羁旅:在旅途中的困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 飞燕:指燕子,寓意春天的来临与离别。燕子归来常带来思乡之情。
- 同心缕:源自古代情人间的约定,象征着两人心意相通,但却因某种原因而无法团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珊,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词以情感细腻、语言优美著称,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及对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踏莎行》写于一个正午的时光,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愁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一首表达忧愁与思乡之情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在旅途中孤独的女子的内心感受。开篇“绣倦凭栏,槐阴正午”,以“绣倦”引入,暗示了女子因愁绪而感到无聊与疲惫,背景的“槐阴正午”则增添了沉闷的氛围,暗示着炎热与困扰。接下来“榴花窗外飘红雨”,石榴花瓣如雨般飘落,象征着离愁别绪,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悲伤。
“闲将彩线绾离愁”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女子用彩线缠绕愁绪,显示出内心的挣扎与对情感的渴望,但“谁怜枉结同心缕”则流露出对爱情的无奈与失落。后半部分“竹影摇凉,荷风拂暑”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好,却与内心的孤寂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无奈与迷茫。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爱情的渴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绣倦凭栏,槐阴正午。
- 描绘女子倚着栏杆,因绣花而感到疲倦,正值中午,槐树下的阴凉成为她的避暑之地。
-
榴花窗外飘红雨。
- 石榴花瓣如雨般飘落,增添了忧愁的气氛,象征着对往昔的追忆。
-
闲将彩线绾离愁,
- 无所事事,闲暇之时用彩线编织离愁,表现出对情感的寄托。
-
谁怜枉结同心缕。
- 对于这份情感的无奈与孤独,感叹没有人理解她的心意。
-
竹影摇凉,荷风拂暑。
- 自然的凉意与清风映衬出她内心的孤寂与渴望。
-
年年此日偏羁旅。
- 每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她总是在旅途中,显现出一种年复一年的孤独感。
-
旧时飞燕到帘西,
- 旧日的燕子飞到窗前,暗示着思念和过往的回忆。
-
含愁祗对愁人语。
- 她只能对自己满怀愁苦,无法倾诉,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榴花比作红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凋零的美感。
- 拟人:竹影与荷风被赋予了情感,形成一种生动的画面。
- 对仗:如“竹影摇凉,荷风拂暑”,对称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集中表现了对孤独与离愁的深刻思考,透过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情感的渴望,揭示了人们在喧嚣世界中难以释怀的思乡与情感的纠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槐阴:象征着庇护与安宁,但同时也暗示着无奈与孤独。
- 榴花:代表着美丽与离愁,象征着感情的复杂性。
- 彩线:象征着情感的寄托与纠缠,传达出对美好情感的渴望。
- 竹影、荷风:自然的意象,象征心灵的宁静与清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踏莎行》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戴珊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榴花”指的是哪种花?
- A. 桃花
- B. 石榴花
- C. 杏花
-
诗中“竹影摇凉”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热闹
- B. 宁静
- C. 悲伤
答案:
- B. 戴珊
- B. 石榴花
- B.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王熙凤的诗作,情感同样细腻。
- 温庭筠的《秋夕》:描绘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踏莎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离愁的感受,但前者更侧重于孤独,后者则多了一份柔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