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秋海棠》
时间: 2025-01-26 00:13: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萼红 秋海棠
作者: 戴珊 〔清代〕
怪啼痕。甚无端幻出,寒绿闲晴红。
艳影迷离,仙姿绰约,西风认做东风。
斜阳外翩然漫舞,渐轻盈欲睡眼朦胧。
杨柳烟残,梧桐叶落,蟋蟀堂空。
暗把曲栏倚遍,看檀痕脂晕,无限惺忪。
怕染新霜,爱依凉月,愔愔静掩帘栊。
休更说春前断梦,问何人银烛夜高笼。
且与黄花同醉,莫管征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诗人通过感官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秋海棠的美丽与秋天的萧瑟。开头提到的不明啼声让人感到奇怪,似乎是无端的幻觉,寒冷的绿叶和晴朗的红花交相辉映。艳丽的影子在秋风中迷离,仙女般的姿态令人陶醉,西风仿佛也变成了东风。斜阳下轻盈的舞姿,让人似乎感到困倦。杨柳的烟雾渐渐消散,梧桐的叶子纷纷落下,蟋蟀的歌声在空荡的堂内回荡。诗人倚靠在曲栏杆上,细细观察檀木留下的痕迹,感到无限的困倦与惬意。害怕沾染新霜,却又依恋凉爽的月光,静静地掩住窗帘。不要再提及春天的梦境破灭,问谁能在高高的银烛夜下陪伴。与黄花一起醉倒,不必再去在意迁徙的鸿雁。
注释:
- 怪啼痕: 奇怪的啼声痕迹。
- 寒绿闲晴红: 寒冷的绿叶与晴朗的红花。
- 艳影迷离: 美丽的影子迷离不清。
- 西风认做东风: 西风也像东风一样温暖。
- 愔愔: 形容静谧、安静的样子。
- 银烛夜高笼: 指高挂的银色蜡烛,营造出夜晚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珊,清代女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女性的情感与生活,风格典雅细腻。她的诗歌常常结合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秋季,诗人在自然景象中感受到秋天的萧条与美丽,借助秋海棠的形象,抒发对秋天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一萼红 秋海棠》是一首典雅而富有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海棠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诗的开头用“怪啼痕”引入,瞬间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色彩的对比,寒冷的绿与温暖的红相互辉映,展现了秋天特有的魅力。
在“艳影迷离,仙姿绰约”中,诗人将秋海棠比作仙女,表现出它的独特之美。随着斜阳的到来,诗人又描绘出一种轻盈而欲睡的感觉,仿佛在提醒人们,秋天是一个让人沉醉的季节。最后几句中,诗人以“且与黄花同醉,莫管征鸿”结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放纵,隐含着对未来变化的淡然。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秋天的美与人内心深处的感受交织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怪啼痕。: 表达一种奇异的感受,似乎有种不明的啼鸣。
- 甚无端幻出,寒绿闲晴红。: 描述秋天的色彩,寒冷的绿色和晴朗的红色形成鲜明对比。
- 艳影迷离,仙姿绰约,西风认做东风。: 形容海棠的美丽与妖娆,西风与东风的比喻,传达出季节的转换。
- 斜阳外翩然漫舞,渐轻盈欲睡眼朦胧。: 斜阳下的舞动,仿佛让人感到困倦,描绘出秋天的柔和气息。
- 杨柳烟残,梧桐叶落,蟋蟀堂空。: 萧条的秋天景象,杨柳的烟雾、落下的梧桐叶、空荡的堂屋。
- 暗把曲栏倚遍,看檀痕脂晕,无限惺忪。: 诗人倚靠栏杆,观察檀木的痕迹,感到无尽的困倦与迷离。
- 怕染新霜,爱依凉月,愔愔静掩帘栊。: 担心秋霜的到来,但又依恋凉爽的月光,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状态。
- 休更说春前断梦,问何人银烛夜高笼。: 不再提及春天的梦,而是寻找陪伴的人。
- 且与黄花同醉,莫管征鸿。: 与黄花同醉,忘却迁徙的鸿雁,表达对当下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西风比作东风,增强了季节的交替感。
- 拟人: “蟋蟀堂空”让蟋蟀仿佛在诉说它的孤独。
- 对仗: 诗句中常有对称的词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海棠: 象征着美丽与短暂的生命。
- 杨柳: 代表着柔美、脆弱。
- 梧桐: 象征着秋天的萧条与孤独。
- 黄花: 象征着生命的绚烂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艳影迷离”主要形容什么?
- A. 秋海棠的美丽
- B. 西风的温暖
- C. 斜阳的光辉
- D. 蟋蟀的歌声
-
诗人对新霜的感受是:
- A. 渴望
- B. 害怕
- C. 无所谓
- D. 期待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担忧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当下的珍惜
- D. 对生命的无奈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戴珊传记与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