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赋》

时间: 2025-02-04 15:44:29

百亿须弥理固有,八九云梦何足吞。

天下广居君识否?

一间茆屋寄孤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赋
——陆游

百亿须弥理固有,
八九云梦何足吞。
天下广居君识否?
一间茆屋寄孤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宇宙的浩瀚与人世的渺小。须弥山与云梦泽,都是古代神话中的著名地点,象征着伟大与广阔。而在这广阔的天地之间,诗人却在一间茅屋中寄居于偏僻的村庄,表达了他对世间事物的独特看法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注释:

  • 须弥:古代传说中的大山,象征高大和伟岸。
  • 云梦:指云梦泽,古代著名的湖泊,象征广阔无垠的天地。
  • 天下广居:指天下的广阔和人们生活的多样性。
  • 茆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孤村:偏远的村庄,暗示诗人的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其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他的诗歌以豪放、直率著称,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淡泊心境。

诗歌鉴赏:

陆游的《杂赋》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中通过对比须弥山的伟岸与他自己茅屋的简陋,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首句“百亿须弥理固有”借用须弥山的形象,隐喻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可见作者对宇宙的敬畏与思考。而“八九云梦何足吞”则进一步强调了宇宙的浩瀚,云梦泽虽大,但在须弥面前依然显得微不足道。通过这种对比,陆游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感受,更引发了对人类存在的思考。

接下来的“天下广居君识否?”发出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询问,似乎是在与读者对话,探讨在这辽阔的天地中,个体的意义何在。最后一句“一间茆屋寄孤村”则回归到诗人的个人生活,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句简练却蕴含深意,体现了陆游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和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亿须弥理固有:须弥山是宇宙的中心,象征着绝对的存在与理想。
  • 八九云梦何足吞:云梦泽虽大,但在须弥面前黯然失色,强调自然的壮阔。
  • 天下广居君识否:对天地的广阔和人类居所的询问,表现出诗人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
  • 一间茆屋寄孤村:以简陋的茅屋寄居于偏僻的村落,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须弥与云梦的对比,展现自然的巨大。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之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宇宙与自我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陆游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须弥:象征伟岸与永恒。
  • 云梦:象征广袤与浩渺。
  • 茆屋:象征简朴与孤独。
  • 孤村:象征隐逸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词汇代表了伟岸的象征?
    A. 茆屋
    B. 云梦
    C. 须弥
    D. 孤村

  2. “天下广居君识否”中的“君”指的是谁?
    A. 读者
    B. 诗人
    C. 自然
    D. 历史

  3. 陆游生活的时代是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陆游与王维的作品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陆游更关注国家命运,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陆游全集》
  2. 《宋诗鉴赏辞典》
  3.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