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范文正潇洒桐庐郡诗戏书》

时间: 2025-04-27 16:35:12

桐庐朝暮苦匆匆,潇洒宁能与昔同。

堆案文书生眼黑,入京车马涨尘红。

逢迎风月麴生事,弹压江山毛颖功。

二子年来俱扫迹,颓然堪笑一衰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桐庐朝暮苦匆匆,
潇洒宁能与昔同。
堆案文书生眼黑,
入京车马涨尘红。
逢迎风月麴生事,
弹压江山毛颖功。
二子年来俱扫迹,
颓然堪笑一衰翁。

白话文翻译

桐庐的日夜匆忙而过,
潇洒的生活怎能和往昔相比?
书桌上堆满了文书,令我双眼昏黑,
进京的车马扬起了尘土,令我心中烦闷。
那些迎合风月、投机取巧之事,
却压制了江山的伟大功勋。
你们二人自从来后都已消失无踪,
我只好黯然自笑,成为这衰老的翁。

注释

  • 桐庐:地名,指今浙江省桐庐县,以山水秀丽著称。
  • 潇洒:指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状态。
  • 堆案文书:形容工作繁忙,案头文书堆积如山。
  • 入京:指进京城,通常意味着官职升迁或求取功名。
  • 逢迎风月:形容迎合世俗风气,追逐名利。
  • 二子:指诗中提到的两位朋友或同道之人。
  • 衰翁:形容自己年老,感到衰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隐,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受过良好教育,才华出众。陆游的诗作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尤以爱国诗和咏史诗见长。他的诗歌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读范文正潇洒桐庐郡诗戏书》创作于陆游晚年,时值南宋国事艰难,陆游心中感慨万千。诗中表达了对昔日潇洒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中功名利禄的无奈与失落。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桐庐的风景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追忆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开篇即以“朝暮苦匆匆”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急促,接着用“潇洒宁能与昔同”展现了对旧日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与怀念。

作者在诗中不仅体现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尤其是对那些迎合风月、追逐名利的行为的讽刺。通过对“文书生眼黑”和“车马涨尘红”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忙碌与疲惫之感。

最后的“二子年来俱扫迹,颓然堪笑一衰翁”更是将诗人的孤独感与失落感推向高潮,令人倍感心酸。整首诗不仅是对生活的感慨,更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展现了陆游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桐庐朝暮苦匆匆:描绘了桐庐的日夜忙碌,表达了时间的无情。
  2. 潇洒宁能与昔同:感慨当下的潇洒生活与往昔相比显得苍白无力。
  3. 堆案文书生眼黑:工作繁忙,文书堆积,导致身心疲惫。
  4. 入京车马涨尘红:前往京城的旅途充满尘埃,象征着繁杂的官场生活。
  5. 逢迎风月麴生事:对迎合世俗、投机取巧之事的讽刺。
  6. 弹压江山毛颖功:指出这种行为压制了真正的功绩。
  7. 二子年来俱扫迹:提到的两位朋友已不复存在,表明孤独。
  8. 颓然堪笑一衰翁:自嘲年老的自己,感到无奈和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形成了和谐的音韵效果。
  • 比喻:将文书和尘土比喻繁忙的生活和烦恼的心情。
  • 讽刺:通过对“逢迎风月”的描述,讽刺当时社会风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人通过自我反省,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友情的渴望,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庐:象征美好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 文书:代表繁忙的官场生活与责任。
  • 尘土:象征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二子:象征朋友与人际关系的流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桐庐”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浙江
    B. 江苏
    C. 福建
    D. 四川

  2. “潇洒宁能与昔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现在生活的满意
    B. 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功名的渴望

  3. 诗中提到的“二子”是指什么? A. 两位朋友
    B. 两个儿子
    C. 两个同事
    D. 两个诗人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李白的诗歌风格有明显的对比。李白的诗歌多表现豪放与奔放,充满个性与自由的追求;而陆游则更多表达对国家和历史的关切,情感更为细腻和深沉。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强调享乐与豪情,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则体现了对人生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