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

时间: 2025-01-27 04:11:16

平生著书汗马牛,一事不施今白头。

河洛未清非我责,山林高卧复何求!

愚公可笑金堆屋,老子唯须糟筑丘。

华表无人识归鹤,烟波底处有驯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著书
作者: 陆游 〔宋代〕

平生著书汗马牛,一事不施今白头。
河洛未清非我责,山林高卧复何求!
愚公可笑金堆屋,老子唯须糟筑丘。
华表无人识归鹤,烟波底处有驯鸥?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写书如同辛劳的马牛,岁月流逝到如今已白发苍苍。
河洛之地未能清明,这不是我能负责的,
在山林中高卧,我又有什么其他的追求呢!
愚公筑山的故事可笑于金银堆成的房屋,
老子只需要用糟粕筑成的小丘。
华表上没有人认识归来的白鹤,
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下,有驯鸥在嬉戏。

注释

字词注释:

  • 著书:写书,著作。
  • 汗马牛:形容辛勤劳作。
  • 河洛:指黄河和洛河,象征文化和正义。
  • 高卧:指隐居、安静的生活。
  • 愚公:传说中的愚公,意为不畏艰难,坚韧不拔。
  • 华表:古代祭祀用的石表,象征高洁。
  • 驯鸥:温顺的海鸥,象征自在的生活。

典故解析:

  •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寓意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强调自然和简单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文学家。陆游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细腻柔和的作品,尤其以表达爱国情怀和个人志向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自己一生奋斗的反思,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坚守。

诗歌鉴赏

陆游的《著书》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凝聚了诗人对一生的回顾与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以“著书”和“汗马牛”形象化地表达出他对书写的执着与辛劳,暗示出自己在文学创作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时间。随后的“河洛未清非我责”则展现了他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尽管有些事情无法由个人来承担,但他仍心怀理想。

“山林高卧复何求”表达了他在隐居生活中对安宁的追求,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而“愚公可笑金堆屋”则以愚公的故事反衬出他对财富和物质的鄙视,强调精神追求的重要性。最后两句则把意境推向了更高的层面,华表与驯鸥的意象,分别象征着失落的理想与自在的生活,暗示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勾勒出一个追求理想与安宁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陆游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立的人格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著书汗马牛:一生写书辛劳如马牛,表明写作的艰辛。
  • 一事不施今白头:如今白头,却没有做成一件事,流露出对理想未能实现的失落。
  • 河洛未清非我责:黄河和洛河未能清明,这不是我的责任,暗示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 山林高卧复何求:在山林中高卧,我又有什么追求,表达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 愚公可笑金堆屋:愚公的坚持与金钱富贵的对比,强调精神的价值。
  • 老子唯须糟筑丘:老子只要用糟粕也能筑成小丘,体现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华表无人识归鹤:华表上无人识别的白鹤,象征孤独与无奈。
  • 烟波底处有驯鸥:在浩渺的水面下,有温顺的海鸥,代表一种自在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愚公与金堆屋的对比,突显精神追求的高尚。
  • 象征:华表与驯鸥象征着孤独与自在生活,深具哲理。
  • 比喻:将写书比作“汗马牛”的劳作,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陆游一生的书写与追求为主线,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在世事纷扰中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精神价值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汗马牛:象征辛勤与劳作。
  • 河洛:象征文化与社会责任感。
  • 愚公:象征坚持不懈的精神。
  • 华表:象征高洁与孤独。
  • 驯鸥:象征自在与安宁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陆游的《著书》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精神价值的坚持
    C. 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D. 对名利的渴望

  2. “愚公可笑金堆屋”中的“可笑”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态度?
    A. 对愚公的钦佩
    B. 对物质生活的轻视
    C. 对金钱的追求
    D. 对世俗的反感

  3. 诗中提到的“华表”象征着什么?
    A. 繁华与富贵
    B. 孤独与高洁
    C. 努力与奋斗
    D. 归隐与休闲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陆游的《著书》和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但陆游更偏向于内心的平静与对隐居的渴望,而杜甫则表现出更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

参考资料

  • 《陆游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