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兴》

时间: 2025-02-04 17:07:51

行人陌上思悠悠,十里斜阳古渡头。

一片落花无觅处,只教芳草管闲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杂兴
作者: 陆游 〔宋代〕

行人陌上思悠悠,
十里斜阳古渡头。
一片落花无觅处,
只教芳草管闲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人在春日的路上,心中思绪绵绵。远处的古渡头,夕阳斜照,景色迷人。然而,落花飘零,已无处可寻,只剩下芳草,令他更加感到忧愁和惆怅。

注释:

  • 行人:路上的人,代表诗中的主体,可能是诗人自己。
  • 思悠悠:思绪绵绵,表达一种长久的思考和感慨。
  • 十里斜阳:指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 古渡头:古老的渡口,象征着历史和时间的流逝。
  • 一片落花:指飘落的花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 无觅处:无处可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失落感。
  • 芳草:青翠的草地,象征着生命和希望,但也隐含着忧愁。

典故解析:

无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古渡头”可以理解为古老的历史象征,暗指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复兴,作品多反映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风格豪放而细腻。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春日,正值草木繁盛之时,诗人借春日的美景表达内心的感伤,反映了他对往昔的追忆及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春日杂兴》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行人陌上思悠悠”将读者带入一个悠然自得却又隐含忧伤的境地,行人在陌上行走,思绪万千,似乎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接着“十里斜阳古渡头”,夕阳的斜照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意蕴时光的流逝,给人以深深的感慨。

“一片落花无觅处”则是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落花无处可寻,让人倍感惆怅,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不仅如此,最后一句“只教芳草管闲愁”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芳草虽绿,却无法抚平心中的忧愁,反而让人更加沉溺于无尽的思绪之中。

整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流露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体现了陆游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人陌上思悠悠:行人在路上,心中思绪绵绵,表达了一种沉重的心情。
  2. 十里斜阳古渡头:描绘夕阳下的古老渡口,营造出一种悠远的历史感。
  3. 一片落花无觅处:落花已经无处可寻,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4. 只教芳草管闲愁:芳草虽生,但却无法消解心中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落花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芳草则象征生命的延续。
  • 拟人:芳草“管闲愁”,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行人与落花形成对比,突出人对自然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行人:代表孤独与思考,暗示人类在自然中的渺小。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落花:美好的过去已经逝去,象征着失去与惋惜。
  • 芳草:生机与希望,但同时也带来无尽的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行人陌上思悠悠”中“思”的意思是: A. 思念
    B. 思考
    C. 思绪
    D. 思维

  2. “一片落花无觅处”表现的情感是: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疲惫

  3. 诗中“芳草管闲愁”意在表达: A. 生活美好
    B. 忧愁难解
    C. 自然的和谐美
    D. 生命的短暂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王勃

诗词对比:

陆游的《春日杂兴》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前者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展现了对旅途的畅快与豪情。两首诗在意境与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陆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