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八舅东归》
时间: 2025-02-04 17:25: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位莫能舍,舍之世所贤。
云车游日华,岂比龙楼前。
寝疾乃就枕,情感唯灵仙。
帝鸿思道宗,臣彭亦长年。
天书加羽服,又许归东川。
镜水涵太清,禹山朝上玄。
诚亡真混沌,玉立方婵娟。
素业作仙居,子孙当自传。
门多松柏树,箧有逍遥篇。
独往不可群,沧海成桑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位的放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高位的人无法舍弃权势,但放弃权势的人在世间却是贤人。云车在日光下游荡,岂能与龙楼前的华美相提并论?我因病卧床,情感寄托于灵仙。天帝鸿鹄思念道教的宗旨,彭祖也长年累月。天书赋予我羽衣,允许我返回东川。镜水清澈如太清,禹山在晨光中显得神秘。真实的混沌已不存在,唯有美玉般的女子犹如皓月。清白的事业将作为仙居,子孙后代将自传其事。门前群松挺立,箱中藏有逍遥的篇章。独自前往不可与群聚,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注释
- 高位:指地位显赫的人。
- 云车:神话中的车辆,象征飞翔的自由。
- 龙楼:指的是皇宫或高位的象征。
- 寝疾:病卧,指因病躺在床上。
- 灵仙:指神灵或仙人,象征超脱世俗的情感寄托。
- 帝鸿:指天帝,象征至高无上的存在。
- 彭:指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者。
- 天书:神秘的书籍,象征着智慧和知识的传承。
- 镜水:象征清澈的水,代表心灵的纯净。
- 禹山:指大禹治水的传说,象征着自然的伟大。
- 玉立:形容美丽的女子,如同美玉般的存在。
- 素业:清白的事业,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储光羲(约703年-约770年),唐代诗人,字士方,号静斋,晚号东皋居士。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表达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中晚年的某个时期,可能是在经历了官场的波折与个人的困境后,诗人对于权势的看法发生了转变,开始向往一种脱离世俗的理想生活。
诗歌鉴赏
《献八舅东归》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高位与世俗的反思,展现出一种超脱与追求自由的精神。在古代社会,权力与地位往往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诗人在诗中却提到“高位莫能舍”,暗示即使身处高位,也难以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相反,选择放弃权势的贤者,才能在世间真正获得尊重和安宁。
全诗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营造出一种理想化的境界。云车与龙楼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矛盾。后半部分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镜水、禹山、松柏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清幽的自然之美,表现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
在技巧上,诗人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诗句更加工整,同时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神话传说,增强了诗歌的寓意。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深刻观察,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态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位莫能舍,舍之世所贤:高位的人无法放弃权力,放弃权力的人在世上却是贤者。
- 云车游日华,岂比龙楼前:在云中飞车游玩,无法与皇宫的华丽相比。
- 寝疾乃就枕,情感唯灵仙:因病卧床,情感寄托于仙灵。
- 帝鸿思道宗,臣彭亦长年:天帝思念道教的宗旨,彭祖也长寿。
- 天书加羽服,又许归东川:天书赋予我羽衣,允许我回到东川。
- 镜水涵太清,禹山朝上玄:镜水清澈如太清,禹山在晨光中显得神秘。
- 诚亡真混沌,玉立方婵娟:真实的混沌已不存在,美玉般的女子犹如皓月。
- 素业作仙居,子孙当自传:清白的事业将作为仙居,子孙后代将自传其事。
- 门多松柏树,箧有逍遥篇:门前群松挺立,箱中藏有逍遥的篇章。
- 独往不可群,沧海成桑田:独自前往不可与群聚,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车与龙楼进行对比,突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对仗:如“高位莫能舍,舍之世所贤”,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镜水、松柏)营造出清幽的意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出一种对权力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位:象征权力与地位。
- 云车:象征自由与理想。
- 镜水:象征心灵的纯净。
- 松柏树:象征坚韧与长青的生命力。
- 逍遥篇:象征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高位的人无法舍弃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朋友
D. 家庭 -
诗中提到的“云车”象征什么? A. 物质享受
B. 自由与理想
C. 权力地位
D. 人际关系 -
“镜水涵太清”中的“镜水”指什么? A. 生活的复杂
B. 心灵的纯净
C. 外在的美丽
D. 复杂的人际关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鹿柴》与《献八舅东归》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注重景物的描绘,后者则在哲理思考上更为深刻。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但更加豪放,体现了个体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储光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