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朱氏隐闲楼》

时间: 2025-01-25 05:54:25

卜筑虽城市,心安迹亦安。

一楼深自适,万事少相干。

月向重檐待,山於曲槛看。

门前车马客,未必识天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朱氏隐闲楼
作者: 陈郁 〔宋代〕

卜筑虽城市,心安迹亦安。
一楼深自适,万事少相干。
月向重檐待,山於曲槛看。
门前车马客,未必识天宽。

白话文翻译:

尽管我在城市中建造住所,我的心境却安宁而自在。
这座楼阁让我感到舒适,世间的纷扰与我无关。
月光照耀在重重的屋檐上,我在曲折的栏杆间欣赏山景。
门前的车马宾客,未必能理解这广阔的天地。

注释:

  • 卜筑:选择建造。
  • 心安迹亦安:内心安宁,生活也就安宁。
  • 深自适:深感适意,形容心情舒畅。
  • 万事少相干:与世事关系不大,表示一种超脱的态度。
  • 月向重檐待:月光照在重重的屋檐上,形象生动。
  • 山於曲槛看:在弯曲的栏杆上看山,表现出一种闲适的感觉。
  • 车马客:指来往的客人。
  • 未必识天宽:未必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广阔。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宋代士人的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向往。隐闲楼象征着一种远离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理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郁,南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一个士人阶层逐渐崛起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城市化逐渐加速的宋代,士人们常常在繁忙的市井生活中寻求一处隐逸之所,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诗歌鉴赏:

《题朱氏隐闲楼》是一首表达隐逸生活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卜筑虽城市,心安迹亦安”开篇,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尽管身处繁华的城市,还是能够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接着“万事少相干”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外界纷扰的淡然态度,体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哲学。

在空间的描绘上,诗人通过“月向重檐待,山於曲槛看”将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结合,暗示着人应该与自然相融。最后一句“门前车马客,未必识天宽”,让人反思在忙碌的生活中,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到自然的广阔和生命的深邃。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的自我认知,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人生哲理的深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构建出了一幅宁静而广阔的精神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卜筑虽城市:虽然在城市中选择建造住所。
  2. 心安迹亦安:但我的内心依然安宁,生活也就随之安宁。
  3. 一楼深自适:这座楼让我感到非常舒适自在。
  4. 万事少相干:与世间的事务几乎没有关系,超脱于外界。
  5. 月向重檐待:月光照在重重的屋檐上,描绘出宁静的夜景。
  6. 山於曲槛看:在弯曲的栏杆旁欣赏山的风景,享受自然的美好。
  7. 门前车马客:门前有许多来往的客人和车辆。
  8. 未必识天宽:他们未必能够理解这片天地的广阔与自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心安迹亦安”、“万事少相干”,表现出对称美。
  • 意象:如“月”、“山”、“车马”,构建出一种隐逸与世隔绝的意境。
  • 比喻:将楼与心境相联系,表现出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美好,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象征稳重与永恒,体现出隐逸生活的理想。
  • 车马客:象征繁忙的世俗生活,与自然的宁静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心安迹亦安”,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的烦恼
    • B. 内心的宁静
    • C. 对城市的依赖
  2. 填空题:诗中提到“门前车马客”,这些客人未必能理解____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对/错)

答案:

  1. B
  2. 天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与陈郁的诗在对自然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更强调对壮丽山川的敬仰,而陈郁则是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内心的安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