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林月岩冷泉诗后》

时间: 2025-01-26 06:18:37

岩里空寒玉有声,亭前渊静镜生明。

从他流入香尘去,不碍源头彻底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林月岩冷泉诗后
作者: 陈郁 〔宋代〕
岩里空寒玉有声,
亭前渊静镜生明。
从他流入香尘去,
不碍源头彻底清。

白话文翻译:

在这岩石深处,空寂的地方有如玉般的泉水在流动,
亭子前的深潭静谧如镜,映现出明亮的光影。
那从他处流来的香气和尘埃,
并不妨碍泉水源头的清澈透明。

注释:

  • 岩里:指岩石内,形容环境的幽静。
  • 空寒:空旷而寒冷,形容泉水的清冷。
  • 玉有声:比喻泉水流动时的声音如玉石般清澈悦耳。
  • 亭前渊静:亭子前的深潭安静,不受外界干扰。
  • 镜生明:潭水如镜般清澈,反射出明亮的光。
  • 香尘:这里的“香尘”可理解为外界的气息与尘埃。
  • 彻底清:形容泉水的清澈透亮,不受污染。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清泉”与“静谧”的描写,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这类描写常见于古代诗词,表现出诗人对世外桃源、闲云野鹤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郁,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本诗或创作于诗人游山玩水之时,置身于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宁静,因而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此诗以“岩里空寒玉有声”开篇,描绘出一幅清幽静谧的山水画面。诗人在岩石深处听到泉水流动的声音,将静谧和寒冷的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亭前的深潭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反射出四周的景色,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第三句“从他流入香尘去”,则引入了外界的干扰,暗示尽管外界环境中有香气和尘埃,但它们并未影响泉水的清澈,反而突出了泉水的纯净。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也传达了诗人对清净心态的追求与坚持。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岩里空寒玉有声:描绘出岩石深处的清泉,空旷而寒冷,泉水流动的声音如同玉石般清脆。
    2. 亭前渊静镜生明:亭子前的深潭如同明镜一般,安静而明亮,展现出自然的宁静之美。
    3. 从他流入香尘去:外界的香气和尘埃虽从他处流入,但并不妨碍泉水的清澈。
    4. 不碍源头彻底清:强调泉水源头的清澈无瑕,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纯净。
  •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泉水比作“玉”,增强了诗句的意象美感。
    2. 对仗:如“空寒”与“静镜”,形成和谐的音韵效果。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一种追求心灵宁静与纯净的态度。

意象分析:

  • 岩石:象征着坚固与宁静,代表了自然的原始状态。
  • 泉水:象征着清澈与纯净,传达出诗人对内心世界的向往。
  • 亭子: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诗人思考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有声”是指什么?

    • A. 诗人的声音
    • B. 泉水流动的声音
    • C. 岩石的声音
  2.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爱情的思考
    • B. 对自然的赞美与内心的追求
    • C. 生活的艰辛
  3. “亭前渊静镜生明”中的“镜”比喻什么?

    • A. 亭子的形状
    • B. 水面的清澈
    • C. 诗人的心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与陈郁的《题林月岩冷泉诗后》都描绘了山水的自然美,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人文情怀与自然的结合,而陈郁则更突出自然的纯净与心灵的宁静。

参考资料:

  • 诗词选注: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研究:古典诗词鉴赏手册
  • 诗人传记:宋代文学名家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