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野田黄雀行》
时间: 2025-01-24 18:35:41意思解释
相和歌辞·野田黄雀行
作者:储光羲 〔唐代〕
原文展示:
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
闲穿深蒿里,争食复争飞。
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
无枣犹可食,无桑何以衣。
萧条空仓暮,相引时来归。
邪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
水长路且坏,恻恻与心违。
白话文翻译:
啧啧的野田小雀,不知道自己身躯的渺小。
它们悠闲地穿梭在深深的蒿草中,争食又争飞。
穷苦的老人独自居住在破旧的房舍中,枣树虽然多,桑树却稀少。
没有枣子还可以吃,没有桑树又如何穿衣呢?
空荡荡的仓库在黄昏时显得更加萧条,彼此相依着回家。
偏僻的小路难道就不容易走吗?水边的田地难道就不肥沃吗?
水长了,路也坏了,心里却感到难以割舍。
注释:
- 啧啧:形容鸟鸣声或赞叹声。
- 躯体微:身体微小,暗指小鸟的渺小。
- 深蒿里:指深厚的蒿草丛中。
- 颓舍:破旧的房舍。
- 桑树:指桑树,桑树的叶子是养蚕的食物。
- 萧条:形容冷清、凋零的状态。
- 邪路:偏僻的小路。
- 渚田:水边的田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储光羲,唐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与变革的年代。其诗风多描绘乡村生活,关注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存状态和农民的困境。随着社会的变迁,农村生活逐渐萧条,诗人借小鸟的生活反映了农民的无奈与挣扎。
诗歌鉴赏:
《相和歌辞·野田黄雀行》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以小鸟的形象为引子,反映了农民的艰辛和对生活的无奈。开篇以“啧啧野田雀”引入,生动地描绘了鸟儿在田野间穿梭的情景,展现出一种自由、轻松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揭示了生活的残酷与悲凉。
诗中提到“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通过对比,表达了物质匮乏的现实,点出农民生活的困境。枣树多但桑树稀,暗喻了生存条件的艰辛,缺少桑树意味着无法衣食无忧。最后几句“水长路且坏,恻恻与心违”,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虽然有肥沃的土地,但道路的损坏让人无法安心耕作,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揭示了农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的生存状态,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以鸟的鸣叫引入,象征自由与无忧,反衬出其渺小。
- 闲穿深蒿里,争食复争飞:描绘鸟儿在草丛中觅食的活泼场景,表现生命的顽强。
- 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对比生活的富足与贫困,点出农民的生活困境。
- 无枣犹可食,无桑何以衣:强调桑树的重要性,象征了农民的生存依赖。
- 萧条空仓暮,相引时来归:描绘黄昏时分的孤独与无奈,暗示对未来的担忧。
- 邪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质疑偏僻小路的便捷,反映出对自然资源的渴望。
- 水长路且坏,恻恻与心违:表现内心的矛盾与期望的破灭。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儿的生活比作农民的生存状态,展示小生命与大环境的相互影响。
- 拟人:给小鸟赋予了情感,使其不仅是自然的生物,还是生活的象征。
- 对仗:如“枣多桑树稀”,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小鸟的生活展现农村的艰辛,反映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物质匮乏的无奈与反思。
意象分析:
- 野田雀:象征自由与乐观,但也暗示脆弱。
- 枣与桑:分别象征着生存和衣物,体现了生活的必需品。
- 空仓:象征着贫困与无奈,暗示生活的窘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相和歌辞·野田黄雀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储光羲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无桑何以衣”是指什么? A. 没有枣子
B. 没有桑树
C. 没有水田
D. 没有鸟 -
诗中“空仓”所表达的意思是: A. 生活富裕
B. 生活贫困
C. 生活安逸
D. 生活快乐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鸟鸣涧》:同样描绘自然中鸟的生活,但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春望》:表现了战乱中的人们对生活的忧虑,主题相近,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