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书院与允山禅丈夜坐》

时间: 2025-01-10 22:18:23

爱与名僧对,廊阴浸碧池。

竹非因月瘦,山不压云痴。

暮气鹤飞杳,秋容枫落迟。

一声清磬寂,正上佛灯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坡书院与允山禅丈夜坐 严遂成 〔清代〕

爱与名僧对,廊阴浸碧池。 竹非因月瘦,山不压云痴。 暮气鹤飞杳,秋容枫落迟。 一声清磬寂,正上佛灯时。

白话文翻译:

我喜爱与有名的僧人相对而坐,走廊的阴影浸入碧绿的池水中。 竹子并非因为月光的照射而显得瘦弱,山峰不会压住云朵使其痴迷。 暮色中鹤飞得遥远而不可见,秋天的容颜使得枫叶落下得迟缓。 一声清脆的磬声在寂静中响起,正是佛灯点亮的时候。

注释:

  • 名僧:指有名望的僧人。
  • 廊阴:走廊的阴影。
  • 碧池:碧绿色的池水。
  • 竹非因月瘦:竹子并非因为月光的照射而显得瘦弱,意指竹子的形态自然。
  • 山不压云痴:山峰不会压住云朵使其痴迷,意指山与云的自然关系。
  • 暮气:暮色,傍晚的气氛。
  • 鹤飞杳:鹤飞得遥远而不可见。
  • 秋容:秋天的容颜,秋天的景象。
  • 枫落迟:枫叶落下得迟缓。
  • 清磬:清脆的磬声。
  • 佛灯:佛前供奉的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严遂成,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与僧人夜坐交流之时,表达了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东坡书院与允山禅丈夜坐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禅宗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坐东坡书院时的自然景物和禅宗氛围。首联以“爱与名僧对”开篇,表达了作者与僧人交流的愉悦心情。颔联和颈联通过对竹、山、鹤、枫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禅意的融合。尾联以“一声清磬寂,正上佛灯时”作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禅宗的境界之中。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表达了作者与僧人交流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
  • 颔联:通过对竹、山、鹤、枫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禅意的融合。
  •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暮色中的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
  • 尾联:以“一声清磬寂,正上佛灯时”作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禅宗的境界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竹非因月瘦”,将竹子比作瘦弱的人,形象生动。
  • 拟人:如“山不压云痴”,将山峰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暮气鹤飞杳,秋容枫落迟”,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禅宗氛围的营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竹、山、鹤、枫、清磬、佛灯等。
  • 详细解释:竹子象征坚韧,山峰象征稳重,鹤象征高洁,枫叶象征秋意,清磬象征宁静,佛灯象征神圣。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竹非因月瘦”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竹子因为月光而显得瘦弱 B. 竹子并非因为月光而显得瘦弱 答案:B

  2. 诗中“山不压云痴”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答案:B

  3. 诗中“一声清磬寂,正上佛灯时”一句,营造了什么氛围? A. 热闹 B. 宁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禅意的融合。

诗词对比: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与严遂成《东坡书院与允山禅丈夜坐》: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但苏轼的诗更加豪放,而严遂成的诗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选》:收录了严遂成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禅宗与中国文化》:探讨了禅宗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有助于理解诗中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