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落梅诗》

时间: 2025-04-28 01:54:15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逢君后园宴,相随巧笑归。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落梅诗
作者: 谢朓 〔南北朝〕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逢君后园宴,相随巧笑归。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新叶和新花刚刚开始盛开的情景。作者在朋友的后园宴会上与其相聚,欢声笑语地一同归去。她亲自用玉指为朋友摘下花朵,作为礼物赠予南威。用这些花朵插在云髻上,宛如翡翠般的光辉。黄昏时分,花瓣渐渐飘落,感叹君恩无法再追寻。


注释

字词注释

  • 冉冉:缓缓地,形容新叶的生长。
  • 霏霏:形容花蕊轻柔而美丽的状态。
  • 玉指:指形容女子手指纤细如玉。
  • 南威:可能指代某个地方或人名,具体含义不详。
  • 云髻:指女子的发髻,形状如云彩。
  • 翡翠:一种名贵的绿色宝石,用于比喻光辉灿烂。
  • 零落:形容花瓣的飘落,暗示时间流逝。

典故解析

  • 此诗未提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在南北朝时期,梅花常作为高洁、坚韧的象征,诗中借梅花之落表达对时光流逝与君恩难追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464年-499年),字希逸,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深受后世推崇。谢朓生平多游历于名山大川,广交朋友,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咏落梅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过去的追忆。通过描写梅花的凋零,隐喻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流逝,以及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咏落梅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开头两句“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描绘了春天初临,万物复苏的图景,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接下来的“逢君后园宴,相随巧笑归”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欢乐,诗人通过与友人相聚的场景,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那种亲密无间的友谊。而“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则通过比喻展示了花朵的美丽与女子的优雅,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两句“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对君恩的追忆,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梅花的咏叹,更是一种对人生、对友谊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谢朓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叶初冉冉:春天的新叶刚刚开始生长,传达出生命的活力。
  2. 初蕊新霏霏:花蕊初放,轻柔美丽,增添了春的娇媚。
  3. 逢君后园宴:在朋友的后花园中举办宴会,突出友谊的温暖。
  4. 相随巧笑归:欢声笑语,友人之间的快乐氛围。
  5. 亲劳君玉指:诗人亲自用手摘花,展现了对友人的关心。
  6. 摘以赠南威:将花赠与友人,传达友谊的美好。
  7. 用持插云髻:将花插在发髻中,增强了女性的美丽。
  8. 翡翠比光辉:花朵的光辉如翡翠般璀璨,表现出花的娇美。
  9. 日暮长零落:黄昏时分,花瓣飘落,暗示时间的流逝。
  10. 君恩不可追:感慨友谊的珍贵与时光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翡翠比光辉,将花的美丽与宝石的光辉相比较,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将花朵的飘落与人情的流逝相联系,赋予花朵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现了对生命短暂和美好瞬间的珍惜,传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叶:象征着生命与希望,春天的象征。
  • 初蕊:象征着美好与青春,表现了生命的娇嫩。
  • 玉指:象征着细腻与优雅,代表了女性的柔美。
  • 翡翠:象征着珍贵与华美,增强了花朵的光辉感。
  • 零落:象征着逝去与无常,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新叶初冉冉”中“冉冉”的意思是: A. 快速
    B. 缓缓地
    C. 突然
    D. 明亮

  2. 诗中提到的“玉指”是用来形容: A. 手指的颜色
    B. 手指的细腻
    C. 手指的长度
    D. 手指的形状

  3. “日暮长零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哀伤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王安石:同样以梅花为题材,表达坚韧与高洁的情感。
  • 《江雪》 柳宗元:描写冬季景象,表达孤独与清冷之感。

诗词对比

  • 比较谢朓的《咏落梅诗》和王安石的《梅花》,两首诗虽然都以梅花为题材,但谢朓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王安石则更注重梅花本身的坚韧精神。通过两首诗的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谢朓诗集解读》

以上内容旨在提供对《咏落梅诗》的全面理解,帮助读者更深入地欣赏和体会古诗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