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
时间: 2025-02-04 15:42: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
作者:谢朓 〔南北朝〕
弱龄倦簪履,薄晚忝华奥。
閒沃尽地区,山泉谐所好。
幸遇昌化穆,惇俗罕惊暴。
四时从偃息,三省无侵冒。
下车遽暄席,纡服始黔灶。
荣辱未遑敷,德礼何由导。
汩徂奉南岳,兼秩典邦号。
疲马方云驱,铅刀安可操。
遗惠良寂寞,恩灵亦匪报。
桂水日悠悠,结言幸相劳。
吐纳贻尔和,穷通勖所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年少而感到厌倦繁忙的官场生活,在薄暮时分感到对华贵生活的愧疚。闲适的生活使我尽情享受这一方水土的美好,山泉流淌与我心意相通。幸而遇见昌化的和睦,民风淳朴,罕见惊扰暴戾之事。四季如春,安然度过,三省之地没有侵扰。下车后很快就感到温暖,开始脱去官服,回到家中。荣辱之事未曾打理,德行和礼数又该如何引导?我将朝南岳进献,兼顾国家的典章制度。疲惫的马儿仍在奔跑,手中又怎能把重物操控?遗留的恩惠让人感到寂寞,灵魂的恩泽也无法回报。桂水悠悠,日子漫长,幸好有人共我言谈。吐纳之间,赠送给你和谐,穷通之间,努力践行所追求的理想。
注释:
- 弱龄:年轻时。
- 倦簪履:厌倦了繁琐的官场生活。
- 薄晚:暮色渐浓的时刻。
- 忝:感到愧疚或不配。
- 华奥:华丽而深奥的生活。
- 昌化:指和谐的地方或状态。
- 四时:四季。
- 偃息:安静地休息。
- 三省:指三省(即古代的监察官),此处意指安全无忧的环境。
- 黔灶:黑色的灶台,象征家庭的温馨。
- 汩徂:奔赴南岳。
- 铅刀:沉重的刀具,象征负担。
- 遗惠:留下的恩惠。
- 桂水:指桂水,象征美好与悠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约464年-499年),字希逸,南朝梁人,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优美,常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取胜,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任职湘州期间,因官场的劳累与人情的复杂,诗人深感厌倦与无奈。通过与当地吏民的告别,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是谢朓在南朝时期所作的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在官场生活中的无奈与对家乡的眷恋。诗中,谢朓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疲倦与对自然的向往,表现出对人情温暖的渴望。
诗的开头以“弱龄倦簪履”引入,直接表达了对繁琐生活的厌倦,随后通过“薄晚忝华奥”表露了自己对奢华生活的不安与愧疚。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昌化和民风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简朴、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又流露出对自然与人情的热爱。诗人在告别时的心情复杂,既有留恋,又有无奈,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弱龄倦簪履:年轻时对繁忙的官场生活感到疲倦。
- 薄晚忝华奥:在黄昏时分感到对奢华生活的不配。
- 閒沃尽地区:享受和谐的生活环境。
- 山泉谐所好:山泉流淌,显示自然的美好。
- 幸遇昌化穆:幸运地遇见了和谐的地方。
- 惇俗罕惊暴:民风淳朴,不易受到惊扰。
- 四时从偃息:四季安然度过,享受生活。
- 三省无侵冒:没有外来的干扰与侵扰。
- 下车遽暄席:下车后迅速感到温暖。
- 纡服始黔灶:开始脱去官服,回归家庭生活。
- 荣辱未遑敷:对荣辱之事没有时间去处理。
- 德礼何由导:德行与礼数应当如何引导?
- 汩徂奉南岳:将朝南岳进献。
- 兼秩典邦号:兼顾国家的典章制度。
- 疲马方云驱:疲惫的马儿仍在奔跑。
- 铅刀安可操:重物又怎能操控?
- 遗惠良寂寞:留下的恩惠让人感到寂寞。
- 恩灵亦匪报:灵魂的恩泽也无法回报。
- 桂水日悠悠:桂水流淌,日子漫长。
- 结言幸相劳:幸好有人共我言谈。
- 吐纳贻尔和:吐纳之间,赠送给你和谐。
- 穷通勖所蹈:穷通之间,努力践行所追求的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多处使用对仗修辞,如“荣辱未遑敷,德礼何由导”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
- 比喻:用“桂水日悠悠”比喻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安逸。
- 拟人:将山泉与诗人的心意相通,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自然与人情的向往,揭示了个人在繁忙与宁静之间的矛盾心态,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泉:象征自然的美好与人心的满足。
- 桂水:隐喻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悠闲。
- 南岳:象征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美德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是: A. 热爱
B. 厌倦
C. 无所谓
D. 渴望 -
诗中提到的“桂水”象征着: A. 繁忙
B. 寂寞
C. 悠闲
D. 奢华 -
“弱龄倦簪履”中的“簪履”指的是什么? A. 官服
B. 鞋子
C. 繁忙的生活
D. 休闲的状态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与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两首诗在情感上相通,但谢朓更强调自然与个人的内心感受,而王勃则更多表现友情与理想。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谢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