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的山观梅》

时间: 2025-01-27 03:24:03

射的山前雨垫巾,篱边初见一枝新。

照溪尽洗骄春意,倚竹真成绝代人。

餐玉元知非火食,化衣应笑走京尘。

即今画史无名手,试把清诗当写真。

意思解释

射的山观梅

原文展示

射的山前雨垫巾,篱边初见一枝新。
照溪尽洗骄春意,倚竹真成绝代人。
餐玉元知非火食,化衣应笑走京尘。
即今画史无名手,试把清诗当写真。

白话文翻译

在射的山前,细雨轻轻洒落,像是用巾子垫着的,篱笆边初次看见一枝新梅。
溪水照耀,洗净了骄傲的春意,倚靠在竹子旁的人,真是绝代风华。
食用玉米的滋味,原来不是火食的味道,化衣的梅花,应该会笑着奔走在京城的尘埃上。
如今画画的名手无有,试着把这清雅的诗当作画作来表现。

注释

  1. 射的山: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方,可能是陆游所熟悉的山名。
  2. 雨垫巾:形容细雨如同用巾子垫着,表现出雨的细腻。
  3. 骄春意:骄傲的春天气息,指春天的繁盛生机。
  4. 绝代人:形容倚竹之人具有卓越的风姿。
  5. 餐玉:指食用美味的东西,此处引申为享受美好事物。
  6. 京尘:指京城的尘土,暗含对繁华尘世的轻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词人、诗人。他的诗歌情感真挚,充满爱国情怀,常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其生平经历了南宋的兴衰,诗风和作品均受到了历史背景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思乡、怀古之际,借梅花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春天的感慨。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与诗人的品格和情感相契合。

诗歌鉴赏

这首《射的山观梅》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其象征的高洁品质。开头两句中,细雨点点,梅花初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春日气息,体现了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接着,诗人通过“照溪”来描绘春意的洗净,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清新,同时也隐含着对骄傲的春天的反思。倚竹之人的描写,赋予了梅花以人性化的特征,象征着梅花的独特之美与风才。

后两联则转向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艺术的追求。诗人提到“餐玉”,表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又不失对尘世的清醒与淡泊,表明他对物质的超然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最后一句则表现出对当代画家的不屑与对清诗的期待,意在传达他对真正艺术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射的山前雨垫巾”:在射的山前,细雨如垫巾般轻柔,描绘出春雨的轻盈。
  2. “篱边初见一枝新”:在篱笆边,初次看见新开的梅花,象征新生与希望。
  3. “照溪尽洗骄春意”:溪水的倒影,洗净了春天的骄傲,暗示春天的气息在变化。
  4. “倚竹真成绝代人”:倚靠在竹子旁的人,真是风华绝代,夸赞梅花的独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比作巾,形象生动。
  • 拟人:梅花被描绘成有情感的“绝代人”,赋予其生命。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以及对春天美好事物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浮华的淡然与对艺术的追求,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邃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常被用来表达清白与高雅。
  2. 细雨:象征柔和与宁静,营造出春天的氛围。
  3. 竹子:常被用作清白、高尚的象征,与梅花相映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描写了梅花的初开?
    A. 射的山前雨垫巾
    B. 篱边初见一枝新
    C. 倚竹真成绝代人
    D. 餐玉元知非火食

  2. 诗中提到的“京尘”指的是?
    A. 京城的美好
    B. 京城的繁华与尘土
    C. 乡村的宁静
    D. 春天的骄傲

  3. 诗人在诗中对画史的态度是?
    A. 崇拜
    B. 不屑
    C. 期待
    D. 消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的梅花诗,探讨梅花的坚韧与高洁。
  • 《春晓》:孟浩然的春日描写,展现春天的美好。

诗词对比

  • 陆游《卜算子·咏梅》 vs 王安石《梅花》:两者均通过梅花表达情感,但陆游更强调清雅与孤傲,王安石则更注重梅花的坚韧与不屈。

这一系列的解析和研究,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陆游的《射的山观梅》,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