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一庐绎志》

时间: 2025-01-27 03:34:50

上古一真人,容若春华敷。

忧乐通四时,动止常于于。

登高靡为栗,入水不能濡。

问之胡能尔,涵神同太虚。

下士晚闻道,山中来结庐。

苫茅蔽风雨,斩荆揉为枢。

委形寄虚榻,阖户动旬余。

寒梅倚清艳,素心自如如。

情知无因触,悠然返其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抱一庐绎志
作者: 王问 〔明代〕

上古一真人,容若春华敷。
忧乐通四时,动止常于于。
登高靡为栗,入水不能濡。
问之胡能尔,涵神同太虚。
下士晚闻道,山中来结庐。
苫茅蔽风雨,斩荆揉为枢。
委形寄虚榻,阖户动旬余。
寒梅倚清艳,素心自如如。
情知无因触,悠然返其初。

白话文翻译:

古代有位真人,容貌如春天的花朵般娇美。
他无论忧愁还是快乐,始终与四时的变化相通,
行动和停止都很自然。
他登高时毫无惧怕,入水时也不怕湿润。
我问他为何这样,回答说他的心灵与广大虚空相同。
下士晚年才领悟到道理,来到山中建造小屋。
用茅草遮风挡雨,砍荆棘做成门框。
他将身心寄托在虚无的榻上,闭门不出十余天。
寒梅依然在清冷中绽放,心境从容自如。
他知道一切并非因缘而触动,悠然自得地返归初始。

注释:

  • 真人:指道教中修道成仙的人。
  • 春华:春天盛开的花,象征美好和生机。
  • 通四时:与四季的变化和谐相处。
  • 涵神同太虚:心灵达到与宇宙虚空同在的境界。
  • 下士:指地位较低的人,或修道水平较低的人。
  • 苫茅:用茅草覆盖。
  • 委形寄虚榻:将身体寄托在虚无的榻上,表示放下身心的束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问,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表达对道教思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抱一庐绎志》创作于明代,期间社会动荡,士人多寄情于山水,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道理的深刻领悟与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歌鉴赏:

《抱一庐绎志》以“真人”开篇,立即引发读者的兴趣,整个诗歌通过对“真人”生活状态的描绘,揭示了深邃的道理。王问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无为”哲学的理解。

诗中描写的“寒梅倚清艳,素心自如如”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美感,代表了心灵的纯净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对“下士”的描写,展示了人们对道的领悟过程,不论身份地位,最终都可以寻找到自己的心灵归宿。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抒发出深厚的哲理,展现了人们对自由、自然和内心世界的向往,透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气质,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古一真人,容若春华敷。
    描绘了真人的美丽与超凡脱俗,像春花般绚烂。

  2. 忧乐通四时,动止常于于。
    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心境与自然四季和谐。

  3. 登高靡为栗,入水不能濡。
    体现了他无畏的精神和不受环境影响的超然。

  4. 问之胡能尔,涵神同太虚。
    提示我们,真正的道理在于内心的空灵和广阔。

  5. 下士晚闻道,山中来结庐。
    反映了人们对道理的追寻,最终选择隐居于山林。

  6. 苫茅蔽风雨,斩荆揉为枢。
    描述了朴素的生活状态,体现对自然的依赖。

  7. 委形寄虚榻,阖户动旬余。
    暗示放弃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

  8. 寒梅倚清艳,素心自如如。
    寒梅的坚韧与清丽象征着作者的心境。

  9. 情知无因触,悠然返其初。
    最后表达出一种豁达的态度,回归本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真人”比作春华,突出其美丽与出众。
  • 对仗:如“登高靡为栗,入水不能濡”,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拟人:寒梅“倚清艳”,赋予植物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旨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内心的修炼,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道德信仰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真人:象征理想的境界,代表对道教哲学的向往。
  • 寒梅:象征坚韧与清高,寓意在困境中自我坚持。
  • 山中小屋:代表隐居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问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寒梅倚清艳”中“寒梅”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坚韧
    C. 快乐
    D. 伤感

  3. 这首诗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状态的向往?
    A. 奢华
    B. 自然与宁静
    C. 权力与财富
    D. 热闹与繁华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问的《抱一庐绎志》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但王问更强调内心的超然与自由,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心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王问诗集》

相关诗句

上古一真人,容若春华敷。下一句是什么

忧乐通四时,动止常于于。上一句是什么

忧乐通四时,动止常于于。下一句是什么

登高靡为栗,入水不能濡。上一句是什么

登高靡为栗,入水不能濡。下一句是什么

问之胡能尔,涵神同太虚。上一句是什么

问之胡能尔,涵神同太虚。下一句是什么

下士晚闻道,山中来结庐。上一句是什么

下士晚闻道,山中来结庐。下一句是什么

苫茅蔽风雨,斩荆揉为枢。上一句是什么

苫茅蔽风雨,斩荆揉为枢。下一句是什么

委形寄虚榻,阖户动旬余。上一句是什么

委形寄虚榻,阖户动旬余。下一句是什么

寒梅倚清艳,素心自如如。上一句是什么

寒梅倚清艳,素心自如如。下一句是什么

情知无因触,悠然返其初。上一句是什么

上古一真人,下一句是什么

容若春华敷。上一句是什么

容若春华敷。下一句是什么

忧乐通四时,上一句是什么

忧乐通四时,下一句是什么

动止常于于。上一句是什么

动止常于于。下一句是什么

登高靡为栗,上一句是什么

登高靡为栗,下一句是什么

入水不能濡。上一句是什么

入水不能濡。下一句是什么

问之胡能尔,上一句是什么

问之胡能尔,下一句是什么

涵神同太虚。上一句是什么

涵神同太虚。下一句是什么

下士晚闻道,上一句是什么

下士晚闻道,下一句是什么

山中来结庐。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