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徐作》
时间: 2025-01-27 04:03: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至徐作》 作者:王问 〔明代〕
平生秉微尚,况是多疢疾。
弱冠弄柔翰,名忝荐贤籍。
辞归班生庐,无事缠胸臆。
闲居五六年,门无车马客。
亲友劝我出,结束赴朝列。
驱车入市门,悲鸣衢路侧。
回回历三春,僶俛就兹役。
于心已不竞,亦复滞文墨。
幸存昔贤轨,吾愿自此毕。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奉行微薄的志向,更何况我身患多种疾病。
年轻时我曾愚弄笔墨,名声却沾了贤士之光。
辞别班生的书斋,却无事缠绕心中。
闲居了五六年,门前没有车马来访。
亲友劝我出门,结束这无所事事的日子。
驱车入城,悲哀的鸣叫在街道两侧回荡。
回望三春过去,屈从于这样的职责。
心中已无争斗之心,连文墨也停滞不前。
幸好还有古人的轨迹,我愿意从此结束。
注释
- 秉微尚:持有微薄的志向。
- 疢疾:多病的意思。
- 弱冠:指二十岁。
- 弄柔翰:意指玩弄笔墨,表明年轻时的文学追求。
- 班生庐:指班固的家,象征求学之地。
- 闲居:指无所事事的生活。
- 亲友劝我出:亲友劝我出门去做官。
- 悲鸣:形容内心的悲痛或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问,明代诗人,性情高洁,志向不屈,作品多表现个人的理想与生活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王问闲居生涯,反映了他对仕途的无奈与对文人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将至徐作》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挣扎与自我剖析的作品。王问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沉思。他以微薄的志向和多病之身为开篇,展示了自己的无奈与对仕途的拒绝。在闲居的五六年中,他的生活虽安静,但内心的空虚感与对外界的渴望并未消减。
诗中描绘的“驱车入市门”与“悲鸣衢路侧”,一方面展现了城市的喧嚣与人情冷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无奈。经历了“三春”的光阴,王问意识到心中已无争斗的欲望,甚至连文墨的激情也逐渐消退。这种情感的流露,深刻而又真实,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诗人以“幸存昔贤轨,吾愿自此毕”结束,表达了对古人理想的向往与追随,同时也暗示他希望能从尘世的纷扰中解脱出来,回归内心的宁静。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内心和平的追求,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核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秉微尚,况是多疢疾。:我一生持有微薄的志向,而且身体多病。
- 弱冠弄柔翰,名忝荐贤籍。:年轻时我曾玩弄笔墨,名声却沾染了贤士的光辉。
- 辞归班生庐,无事缠胸臆。:辞别班固的书斋,却没有事情缠绕我的心。
- 闲居五六年,门无车马客。:闲居了五六年,门前没有车马来访的客人。
- 亲友劝我出,结束赴朝列。:亲友劝我出门,结束这无所事事的生活。
- 驱车入市门,悲鸣衢路侧。:驱车进入市区,悲哀的鸣叫在街道两侧回响。
- 回回历三春,僶俛就兹役。:回首过去三春,屈从于这样的责任。
- 于心已不竞,亦复滞文墨。:内心已没有争斗之心,连文墨也停滞不前。
- 幸存昔贤轨,吾愿自此毕。:幸好还有古人的轨迹,我希望从此结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闲居五六年,门无车马客”。
- 比喻:通过“悲鸣”表现内心的哀愁。
- 反复:反复出现的“无”字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空虚。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与对文人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在现实压力下的无力感与对理想的追求,最终希望能回归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车马:象征交际与繁忙的生活。
- 悲鸣:象征内心的哀愁与孤独。
- 古贤:象征理想与追求的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问的《将至徐作》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仕途的渴望
B. 对闲居生活的无奈
C. 对古人理想的追随 -
诗中“平生秉微尚”中的“微尚”指的是什么?
A. 微薄的志向
B. 微不足道的名声
C. 微弱的身体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反映隐居生活的自在与对世俗的拒绝。
- 杜甫《春望》:描绘国破家亡的悲痛,展现对理想的追寻。
诗词对比:
- 王问与李白的作品对比:王问的《将至徐作》侧重个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而李白的《将进酒》则表现了对人生的豪情与放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