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妇初调筝,中妇饮歌声。小妇春妆罢,弄月当宵楹。季子时将意,相看不用争。
白话文翻译:
大姐刚开始弹筝,中姐在一旁欢唱。小妹春妆刚刚打扮好,月光下在门前玩耍。四弟此时心中有意,互相对视却无需争执。
注释:
- 大妇:指家中年长的女子,通常为长媳。
- 中妇:指家中次年长的女子,通常为次媳。
- 小妇:指家中最年轻的女子,通常为小媳。
- 调筝:调试筝弦,准备演奏。
- 饮歌声:饮酒吟唱,指一种欢乐的氛围。
- 春妆:春天的妆容,象征着年轻与美丽。
- 弄月:在月光下玩耍,描绘了浪漫的场景。
- 季子:指季节的儿子,可能隐喻年轻的男子。
- 相看不用争:彼此对视,无需争执,暗含默契与理解。
典故解析:
此诗并无直接的典故,但它通过描绘家庭生活中的和谐场景,体现了古代家庭中女性的角色和地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温柔、贤惠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叔宝,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下。他的作品多关注生活、爱情和家庭,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朝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家庭和睦的重视。诗中通过描写三位妻子在一起欢乐的情景,表现了家庭和谐、情感融洽的主题。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月夜,三位妇女在一起的温馨场景。大妇弹筝、中妇吟唱、小妇打扮,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图景。诗中通过简单的日常活动,传递出一种温暖的情感,显示出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与和谐的家庭关系。
诗人在描写这三位妇女的活动时,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们各自的特点与个性。大妇的端庄与优雅、中妇的欢快与热情、小妇的青春与活力,相互交融成了一幅美丽的家庭画卷。同时,最后一句“相看不用争”更是深化了诗的情感,表现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与默契,传达出一种无声的支持与和谐。
整首诗在音韵上也显得优美流畅,诗人的情感通过音调、节奏的变化得以自然流露,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美好的生活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妇初调筝:描绘出大姐刚开始弹奏筝,给人一种温婉的感觉。
- 中妇饮歌声:中姐在欢乐的氛围中唱歌,增加了生活的乐趣。
- 小妇春妆罢:小妹刚打扮好,青春的形象跃然纸上。
- 弄月当宵楹:在月光下玩耍,寓意着青春的无忧无虑。
- 季子时将意:此时的年轻男子心有所属,情感微妙。
- 相看不用争:两人之间的默契,暗示着情感的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每一句的结构形成对称,如“大妇初调筝,中妇饮歌声”。
- 意象:通过春妆、月光等意象,营造出柔和而浪漫的氛围。
- 拟人化:将月光与春天的妆容描绘得如同有生命一般,营造出生动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家庭妇女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家庭和谐、女性的美好与温柔,以及年轻男女之间的情感默契,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意象分析:
- 筝:象征着音乐与和谐,代表了家庭的温暖氛围。
- 歌声:象征欢乐与生命的活力,体现了生活的乐趣。
- 春妆:代表了青春、女性的美丽与朝气。
- 月亮:象征着宁静浪漫的夜晚,营造了诗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大妇在诗中做什么?
A. 唱歌
B. 弹筝
C. 化妆
D. 玩耍 -
小妇春妆罢后,在哪儿做什么?
A. 弹筝
B. 唱歌
C. 弄月
D. 喝酒 -
“相看不用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竞争
B. 默契
C. 疑惑
D. 不满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与人情的和谐,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
- 李白《静夜思》:集中在个人的思乡情感上,与陈叔宝的家庭温暖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