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怀苦长夜,欹枕冷掀髯。
半壁荒灯暗,穷途老泪淹。
惊乌疑月树,窃鼠怯风帘。
百虑秋中集,无由到黑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漫漫长夜中的孤独与苦闷。
我在枕边辗转难眠,感到寒冷,胡须被掀起。
半边墙上的孤灯暗淡,忧伤的泪水淹没了我的脸庞。
惊飞的乌鸦似乎也在怀疑那月光映照的树影,
偷偷摸摸的老鼠在风帘下显得格外害怕。
百般思绪在这个秋天中汇聚,却无从进入梦乡。
注释:
- 欹枕:倾斜地靠在枕头上,形容难以入眠。
- 冷掀髯:感到寒冷,胡须随之被掀起,暗示内心的苦闷和不安。
- 半壁荒灯:半边墙上的灯光暗淡,表示环境的凄凉。
- 穷途:形容人生的困境和无奈。
- 惊乌疑月树:飞来的乌鸦在月光下对树的影子产生怀疑,传达了不安。
- 窃鼠怯风帘:偷偷摸摸的老鼠在风中显得畏缩,象征着隐秘的恐惧。
- 百虑秋中集:数不清的思虑在这秋季聚集,暗示心中无法平静。
- 无由到黑甜:无从进入梦境,表现了失眠的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弘范,元代诗人,字子晦,号元和,曾任官职,后隐居于山水之间。他的诗风多表现人生的苦闷与孤独,常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枕上》创作于张弘范的晚年,诗人在官场的失意和个人生活的波折中,常常感到孤独与苦恼,这首诗的产生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诗歌鉴赏:
《枕上》是一首流露出孤独与无奈的诗,整首诗通过夜晚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忧伤。首句“客怀苦长夜”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漫长的夜晚,客字暗示诗人身处异地,心中思乡之情愈发沉重。接下来的“欹枕冷掀髯”,展现了诗人因难以入眠而感到的寒冷和无奈。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如“荒灯”、“惊乌”、“窃鼠”等,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詩中的“百虑秋中集”更是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纷扰,秋天本是丰收的季节,却在诗人眼中成为了忧虑的象征。而结尾的“无由到黑甜”,则是对梦境的渴望与无奈的绝望,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张弘范作为元代诗人的深厚功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怀苦长夜:表达了身处异地的孤独感和漫长的夜晚带来的苦闷。
- 欹枕冷掀髯:诗人因无法入眠而感到寒冷,流露出孤独的情绪。
- 半壁荒灯暗:暗示环境的凄凉与无助,灯光的微弱也映衬了诗人的心情。
- 穷途老泪淹:困境中的无奈与悲伤,泪水充满了眼眶,情感愈加沉重。
- 惊乌疑月树:乌鸦的惊飞暗示了一种不安,象征着诗人对现实的疑惑与惶恐。
- 窃鼠怯风帘:老鼠的怯懦表现了隐藏在生活中的恐惧与不安。
- 百虑秋中集:多种思虑在秋天的落寞中汇聚,令人感到内心的沉重。
- 无由到黑甜:梦境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强烈的对比,令人心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比作漫长的苦难,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拟人:乌鸦与老鼠的描写赋予了动物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惊乌疑月树,窃鼠怯风帘”,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伤与无奈,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夜晚的漫长与思绪的纷乱,象征着生命中的苦难与孤独,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晚:象征孤独与内心的苦闷。
- 荒灯:暗示凄凉、孤独的环境。
- 乌鸦:象征不安与忧虑。
- 老鼠:代表隐秘的恐惧与生活的细微困扰。
- 秋天:象征思绪的汇聚与生命的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客怀苦长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孤独
- C) 愤怒
-
“惊乌疑月树”中的“惊乌”用来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美好
- B) 不安与疑虑
- C) 快乐的心情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悲伤
- B) 欢快
- C) 平静
答案:
- B) 孤独
- B) 不安与疑虑
- A)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写夜晚的孤独,但更侧重于对过往的怀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而浓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史》